《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

时间:2024-04-12 11:10:42 宜欢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①岳阳楼:今湖南省岳阳市西门楼。

  ②吴楚:指吴地 (今江浙一带)、楚地(今两湖、江西等地)。吴地在洞庭湖东,楚地在洞庭湖南。坼(che):分裂,分界之意。乾坤 指天地、日、月。《水经注·湘水》: “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③戎马:大历三年 (768) 八月,吐蕃以十万众寇灵武,二万众寇汾州,长安戒严。九月,郭子仪带兵五万屯奉天,以防吐蕃。凭轩:依靠楼窗。涕泗(si):眼泪鼻涕。

  【译文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背景】

  岳阳楼在岳阳城的西门城墙上。本为岳阳城之西门楼,前临波涛浩渺的洞庭湖。相传始为三国时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台上筑楼,定名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守巴陵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至是声名益大。后几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年间再建。楼为纯木结构,明廊环之,矗立于城墙之上,气势雄伟,与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唐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公安南下,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写下此诗,历来被称为佳作。前四句赞叹洞庭湖宏伟壮阔。古人视洞庭湖为天下壮观,多有诗句形容其广阔雄壮,其中刘长卿之“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和孟浩然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都曾备受推重,然终没有此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的阔大气势。后四句抒愁写痛。既有作者自己正在经受的各种个人生活的痛苦,又有忧国忧民之痛,十分真切感人。

  【鉴赏】

  这首诗作于大历三年(768)冬。写诗人登岳阳楼所见景象和自己的身世之感、忧时之情,是历代传诵的摹写洞庭湖的名作。

  首联用叙述之笔,写诗人初登岳阳楼的复杂心态。诗人从前只是听说洞庭水辽阔,今日能登上这岳阳城楼,如愿以偿,心情本应十分喜悦,但诗人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坎坷生涯,昔日的理想抱负,如今都未实现,因之初次登临,自有飞蓬万里、漂泊无定、报国无门、老大无成等诸多感触,而这些都在“昔闻”“今上”的比照中抒写出来。颔联以雄浑的气势,夸张的手法,抓住洞庭湖的典型特色,正面直写洞庭水势浩瀚、一望无垠的壮阔气象。上句写洞庭湖地域之广,着“东南坼”三字,其汪洋万顷、截断吴楚的壮阔气象宛然可见;下句写洞庭水深莫测,其包蕴宇宙、吞吐日月的宏伟气魄宛然可想,颈联由景至情,在“无”与“有”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只身飘泊、穷愁潦倒、孤独无依的苍凉寂寥的情怀。颔联写景如此阔大,此联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然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因之中间两联有前后映衬、诗情跌宕之妙。尾联转进一层,由孤寂落寞的个人情感转向“戎马关山”的家国之情,同时对造成亲朋书断、老病孤舟之独寂处境的缘故作了补充,其“凭轩涕流”的情态又与颔联写景中所体现的壮阔气魄构成照应之势,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广阔而深沉的胸怀。全诗以初登岳阳楼的复杂心态始,以家国多难的悲哀结,中间又以景物的阔大和漂泊的痛苦相互映衬,境界雄阔,感情深沉,形成了沉郁苍凉,顿挫跌宕的艺术风格。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登岳阳楼》的全诗及赏析】相关文章:

杜甫的登岳阳楼全诗赏析01-23

登岳阳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1-29

登岳阳楼全诗意思及赏析11-28

《登幽州台歌》全诗赏析11-26

《登幽州台歌》全诗及赏析11-29

《登飞来峰》全诗及赏析05-11

《登乐游原》全诗及赏析12-01

岳阳楼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3-10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赏析11-28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赏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