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05-21 19:25:10 飞宇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通用9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通用9篇)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1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依据一定的原则,按照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并通过绩效评价找出财政支出决策和执行中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的方向,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随着以编制部门预算为龙头的预算编制体系、国库集中支付为龙头的预算执行体系、绩效评价为龙头的预算监督体系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财政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问题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重视。由于目前xx县县级财政管理基础还不够坚实,实施绩效监督将会面临观念制约、制度制约、技术制约,所以推进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管理工作,需要明确绩效监督管理的层次、主客体,初步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及选择适合xx县县情的改革路径。

  一、开展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财政支出绩效监督是完善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的深化与延伸,是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支出继续呈刚性增长态势,政府性负债比重正在逐步加大,给政府及财政部门带来新的压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对于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绩效监督评价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客观需要。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财政资金是政府性资金,实际上是老百姓的钱,财政资金的安排必须符合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后财政支出重点要放在公共事业领域,如社会事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的本意是以财政支出效果为最终目标,考核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也就是考核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与质量,是体现公共财政投向结果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目的在于提高政府支出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因此,通过绩效监督评价,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用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管理需要,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在客观上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二)绩效监督评价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xx县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财政在确保解决“吃饭”问题的前提下,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用于“建设”。“建设”与“吃饭”不同,必须更讲求效益。花钱要搞清楚资金的投向及效益,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财政部门将大量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这在客观上需要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来衡量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即绩效监督评价。特别是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促进部门和单位树立使用财政资金的绩效理念,从而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绩效监督评价是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杠杆。财政资金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不仅体现政府投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而且是引导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杠杆。因此,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仅直接关系到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投入方向。通过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财政专项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不仅可以提高财政支出项目本身绩效和配置效率,而且可以使财政资金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

  (四)绩效监督评价是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实际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三分离是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要求。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采用科学规范的评价制度体系,通过“跟踪问效”的方式,对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判。目前以绩效监督评价为重要手段的预算监督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将成为公共财政管理的“三驾马车”之一,共同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与绩效。

  (五)绩效监督评价是强化财政监督的历史性要求。财政分配活动既然是以国家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在财政分配过程中,就必然会形成以国家主体对其他相关主体的一种控制和制约关系,这就是财政监督。广大纳税人作为委托人,出于对公共产品数量及质量的需求,对于公共支出会有强烈的绩效关注,这是加强财政绩效监督之原动力所在,也是一个政府维护其拥护程度、合法性的基础。长期以来,财政监督侧重财务合规性检查,忽视对绩效的监督,对资金的分配效果、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产出结果缺乏监督和考核,普遍存在预算约束软化、项目投资失控、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大量低效和无效投资。一些盲目投资,低绩效投资所带来的损失,一定程度上比财务违规造成的损失大的多。所有这些急需我们引入绩效监督思想,更加敏锐而不是机械地去监督财政支出。另外,近几年财政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丰硕成果,预算资金更加综合,预算细化程度明显提高;连续多年的会计信息质量大检查,各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得到改进;这两方面都给财政绩效监督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历史性的要求。

  二、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和难点分析

  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从20xx年开始起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有必要对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实践进行再思考。

  (一)xx县绩效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xx县财政支出绩效监督评价工作起步于20xx年。根据甘肃省财政监督条例和xx市财政支出跟踪问效暂行办法,结合xx县财政工作实际,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xx县财政支出跟踪问效实施办法的.通知》(徽政发[xx年]37号),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绩效评价的组织方式与实施范围、绩效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作出了规定,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外部环境。财政局制定下发《xx县财政支出跟踪问效评价指标体系》,设立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来2个一级指标,分设12个二级指标,具体细化为26个共性指标和4各个性指标,并制作了《xx县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和《xx县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本,明确了财政局内部绩效评价工作的职责,建立起了内部协调机制,以利于绩效评价工作上的配合。

  根据《xx县财政支出跟踪问效实施办法》的精神,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原则,20xx年和20xx年选择了财政专项支出在五十万元以上的5个项目布置开展绩效监督检查,涉及的项目包括整存推进扶贫项目、城区三期拆迁改造、东西河道治理、工业集中区建设、金徽大道建设等项目。对项目涉及单位县建设局、拆迁办、经委、国土局、水电局、城关镇、水阳乡、银杏乡等部门20xx年度和20xx年1月至6月份期间,有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财政绩效进行了延伸检查。在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中,发现项目会计给检查组送审的会计资料,仅仅反映项目财务机构直接经办的资金收支状况,而涉及同一项目的资金却分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办理收支事项,与项目专门会计没有充分衔接,项目会计核算反映不出本项目投资运作的全貌,会计部门很难发挥参与项目资金全程管理和财务计划控制建议职能。项目建设资金财务进度考评和财政绩效评价基础资料不全面。检查组未查阅到项目工程投资概预算等财务基础资料,无法考评财政投资到位进度,也无法全面评价完成项目投资部分的财政绩效,更无法准确估算项目投资的资金缺口,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及时、切合实际的筹资建议存在一定难度。为此,检查组建议项目实施单位,在编制和修订项目建设规划时,编制和及时修订详细的投资预算和筹资方案,便于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监管和考评,也便于财政部门及时筹集建设资金,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产生的绩效评价报告反映问题的层次和深度还不够深入,绩效监督评价的结果还没有与预算安排挂钩,难以为政府监督和考核公共管理部门绩效提供依据。

  (二)开展绩效监督评价的难点分析

  早在20xx年4月财政部就下发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此后又下发了一系列制度办法,开始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制度。从这几年实践情况看,绩效监督工作的效果还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当前绩效监督环境基础还很不完善,存在现代财政观念、绩效监督法规制度和财政绩效监督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实施绩效监督评价还存在较多的难点。

  1、绩效监督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规范财政监督活动的法律法规,相关的一些规定散见于《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之中,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法律规范更是明显空白。有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主体、组织实施、工作程序、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效果的责任追究、跟踪问效等方面均没有相应法律规定,没有形成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监督工作机制,使整个绩效监督工作缺乏法律约束与制度保障。当前一些关于绩效监督工作的思考,在各地财政监督机构中进行,也出台了部分框架性、原则性的规范文件,但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将绩效监督列入当前实质性的工作部署中。

  2、绩效监督评价的氛围还未形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资金的管理往往是粗放式的。在财政资金的监督审计和考核方面,有关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基本理论认识不清晰

  并缺少基本共识,一些官员和民众仍缺乏一种公共性、效率化的现代财政观念。部分部门和单位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没有形成绩效评价的理念。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2

  财政支出是否经济科学、是否有效率、在财政资金分配中运用绩效评价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的今天,我国的财政收支矛盾及风险比以往更大,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地方政府部门都越来越对此重视,如何建立规范而科学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了当前的要点。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实践,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不管是理论体系还是方法体系都不完整。根据当前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来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念不成熟

  对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理论的探索,我国还在理念刚形成的时期。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很复杂,这项系统的工程不但范围大、内容多、运行机制复杂,而且它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的建立过程还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探索时期。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结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结构还很不完善,还处于试点时期。政府和学者都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展开深入研究。但因为没有一致的协调而使得相关研究工作变得散乱,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目标及原则不相同,评价对象和内容不相同,评价方式和标准不相同,评价的程序和结果也不相同。

  (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实证研究缺乏

  尽管我国有一些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方面的制度和方法,可是还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不少地方政府在制定评价指标及办法体系时都根据规范评价行为的方式来思考的。这样的实践方式不是根据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来研究出来的,因而实践性不强。我们几乎很难看见一种完整的而科学的实证研究设计。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脱离实际

  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没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家、地方政府应该联合高校及研究部门来一起研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将这些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于实践中。面对种种问题,要想真正建立有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还需要大量的、长期的研究实践。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对策

  政府应该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含义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关键影响因素、财政发展目标来明确评价的研究范围。政府必须要明白应该评价哪些方面的支出,暂时不评价哪些方面的支出。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来评价财政支出,并不断规范财政支出的统一机制。

  (一)积极研究财政支出效益

  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益是多方面的,不少大额的重点投资项目在投资时间、运行周期的漫长等待中显示出了滞后性。有的项目不能在短期内就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可是又有着明显的社会生态效益。直接经济效益比较容易核算,但对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进行科学量化具有相当的理论难度。此外,影响财政支出效益的原因也很多,直接原因有决策是否合理,资金使用是否恰当,过程管理是否规范等,间接原因有体制、社会、人文等诸多因素。因此,如何全面、准确、公正地衡量财政支出效益,是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难题。加强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论的研究。在现有的成本效益法、因素分析法、最低费用法、综合指数法、目标比较法等方法基础上,尚需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引入更多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方法,以便在现有数据和经验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财政支出的绩效。

  (二)科学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

  要想认真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就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政府不但要根据自身的未来战略目标来制定评价体系的框架,还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具体目标,针对这些目标制定可行的战略方案。因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需要考虑到很多方面,这里不但有评价指标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评价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且评价的对象、组织、应用都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有关。因而构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是政府的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财政管理创新的必经之路。

  (三)研究分层次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众所周知,内容复杂、对象众多、效益各样是财政支出内容的主要特点,我们无法构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可是,为了使相同性质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具有可比性,就应该正确地分析财政支出的类型。对财政经费支出,一般可以按照财政经费功能、部门性质、支出用途(经济性质)进行,如教育支出按功能分类可以分为高等教育支出、普通高中教育支出、义务教育支出等。按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办公楼建设项目、校园建设和改造项目、教师工资、学生补助、科研开支等等,在实际中可以将两种分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应当说,通过科学分类建立分层次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关键问题。

  (四)制定正确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

  政府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的制定都是相同的,而要构建切合实际的标准值体系则比较难。要想让最终的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其评价标准就应该能经得住横向、纵向的比较。而要达到这一标准,就应该充分发挥信息库的作用,根据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各种财政支出数据信息来进行储存。可是现阶段我国的绩效评价信息库建设还不够完善,因而使得未来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不好做,这就是需要尽快推出科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的原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日益复杂,财政支出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政府都应该要将财政支出绩效的系统分析思想当做理论指导,构建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要想利用系统分析来明确财政支出绩效要求,就应该要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根据系统分析基础来设置评价指标,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目标和环境要素。利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技术和评价标准来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这样才能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过程更加公平公正,评价结果也会更符合实际。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3

  20xx年以来,省贯彻财政“大监督”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建立财政同步监督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财政监督工作,不断提高了财政监督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全面系统总结开展同步监督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深化新形势下对财政监督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促进财政监督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财政同步监督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针对财政收支大幅增长使财政管理面临的风险日益突出,财政监督力量严重不足、监督与管理“两层皮”等问题,省财政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推动财政监督工作创新发展,着力解决监督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对财政监督工作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统筹规划,提出了同步监督理念,明确了同步监督工作思路,并付诸实施。

  (一)以理论研究为重要支撑,着力树立同步监督理念。省财政厅站在全局的角度,加强理论研究,基本形成了包括概念、理念、思路、格局、体系在内的一整套同步监督理论框架,对指导同步监督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所谓同步监督,即以财政部门各业务机构和专职监督机构为主体,把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各个环节,对所有财政资金从预算编制、执行,到使用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全过程监督。可以将同步监督理念概括为“三同”,即监督与管理同步;监督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报同步;监督与资金流向、流程和使用结果同步。同时,确立了“理顺监督主体、明确监督范围、改进监督方式、强化监督措施”的同步监督工作思路。在监督主体上,明确财政部门各业务机构与专职监督机构同为监督的主体,业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自觉发现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及时进行纠正;在监督范围上,将财政业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及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监督范围,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财政监督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在监督方式上,充分利用业务机构直接管理资金和专职监督机构参与预算编审及监督预算执行的便利条件,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及资金使用结果进行全过程监控,使财政监督真正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在监督措施上,既强调各业务机构要加强制度约束和对预算单位的日常监督,又强调专职监督机构对各业务机构资金分配管理的再监督。形成业务机构监督与专职监督机构监督的有机结合,实现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的有效制衡。与此同时,加大了财政同步监督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力度,积极引导财政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同步监督理念和实践上来,确保正确理解和高效执行同步监督机制,切实提高监督检查的业务水平。

  (二)以制度设计为基本立足点,着力构建同步监督机制。在组织财政同步监督工作中,省财政厅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注重顶层设计、强调务实管用。xx年以来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树立财政大监督理念,构建财政同步监督格局的意见》、《财政同步监督工作规则(试行)》、《财政监督检查操作规程(试行)》、《财政同步监督工作问责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初步形成了以一个“决定”为统领、十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同步监督制度体系,涵盖了工作指导、职责分工、规范程序、考核问责等方方面面,为构建财政同步监督机制提供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各市县财政部门也都参照省财政厅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内容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同步监督制度。

  (三)以明确职责为主攻方向,着力落实同步监督责任。省财政厅立足于增强同步监督的整体效能,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财政业务为主线,划分了各业务机构与专职监督机构的同步监督职责分工。各业务机构主要是结合自身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加强制度约束、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估;专职监督机构主要是负责财政同步监督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并开展专项检查、绩效评估和再监督。同时,还进一步细化了各业务机构的监督责任。有预算收支管理职责的业务处对分管预算单位或服务对象的财政财务管理活动开展事前审核、适时监控、跟踪问效等日常监督;对财税法规政策执行情况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事项开展专项检查;对资金分配、使用所取得的效益开展绩效评估。预算、国库等预算综合管理业务处,通过预算编审、支出动态监控和专项检查方式,对预算单位预算编制、执行、决算情况实施再监督。在此基础上,又具体明确了各处室内部各岗位同步监督职责,使财政监督落实到处室、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头。与此同时,还实行了同步监督“一把手”工程、同步监督工作问责制,并采取打分制对相关处室同步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四)以提高实效为根本目的,着力深化同步监督成果。四年来,省财政厅各业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组织收入、资金分配等财政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各自的监督优势,对涉及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重要问题,认真执行相关制度,严格规范工作程序,不断完善内控制度,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整改纠正、自我规范管理、制度约束力等能力明显增强。同时,还对分管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报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并针对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各类整改意见和建议800多条,修改完善 79项资金管理办法,使日常监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有效地促进了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专职监督机构牵头组织业务机构人员开展对民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及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等专项监督检查,累计查出各种违法违规资金30多亿元,纠正违纪资金 0多亿元,提出整改建议 80余条,被批示采用70多条,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较好地发挥了财政专项检查监督作用。

  经过四年来的强力推进,实行财政同步监督机制已取得积极成果,全省财政监督工作实现了由专职监督机构单独开展监督,向业务管理机构与专职监督机构共同履行监督职责转变;由单一的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由单纯查处问题,向规范财政管理转变,财政监督综合效能有了显著提升。

  二、实行财政同步监督机制的启示与思考

  围绕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财政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在实行同步监督机制的同时,省财政厅也从各个方面对影响和制约财政监督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思考,并获得了一些启示。

  (一)实行财政同步监督的实践彰显了财政监督的独特优势,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成为现实。过四年的实践探索,省基本建立了一个能够把同步监督理念和机制融入业务管理,由财政业务机构人员从组织收入和研究资金分配开始就注重和加强制度约束,自觉发现和纠正不符合制度规定及不利于发展的问题,并继续沿着财政资金流向、流程和使用结果进行及时有效地同步监督,做到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同时,专职监督机构发挥其专职监督职能,主动前移监督关口,参与预算编审,借助“金财工程”数据接口及时监控预算执行。集中力量进行事中、事后重点专项检查,并与业务机构加强沟通协调,资源共享,形成监督合力。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监督融入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业务机构和专职监督机构人员有机配合开展同步监督,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事前监督,才能做到对财政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这是财政监督的独特优势。

  (二)实行财政同步监督的实践彰显了省市县财政监督力量的整合作用,使对财政资金的全覆盖监督得以落实。针对财政监督工作存在专职监督机构“孤军作战”,缺乏内部监督力量的整合、缺少上下联动的问题,省财政厅按照财政部提出的“全覆盖”监督要求,在同步监督机制建设过程中,着力构建覆盖所有财政资金的“三横一纵”监督网络系统模式。从横向上,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各自负责对本级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报及资金使用结果的监督,确保横向到边;从纵向上,建立完善上下联动的监督工作机制,对财政重点资金和监管项目进行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形成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之间上下互动、协调配合、紧密衔接的立体监管体系,确保纵向到底。可以说,实行同步监督机制的过程,就是整合全省财政监督力量、践行对财政资金“全覆盖”监督的过程,就是弥补监督缺位、扩大监督效果、提升监督质量的过程。实践充分证明,“三横一纵”监督模式是使“全覆盖”监督落到实处,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整体效能的有效保障。

  (三)实行财政同步监督的.实践彰显了财政监督的规范作用,使规范财政管理更加及时有效。省财政厅一方面要求业务机构人员,在财政业务工作中注重加强制度约束,自觉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财政管理。同时又要求业务机构人员通过开展日常监督,对预算单位人员、收入、支出、资产、经费以及专项指标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经常性审核,对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资产变动实时分析监控,提升了财政管理绩效。与此同时,我们组织各业务机构与专职监督机构把查问题、提建议、抓整改、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主动督促和帮助被检查单位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减少了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践充分证明,通过开展同步监督,促进规范管理的效应得到进一步显现。在今后实行同步监督的长期工作中,只有更加密切关注经济社会运行趋势,及时揭示和反映被检查单位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剖析查找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才能从完善制度、促进改革、强化管理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检查意见和建议,着力提升财政监督质量和层次。

  (四)实行财政同步监督的实践彰显了财政专职监督机构的检查作用,使对重点财政资金的监督更有力度。专职监督机构是财政监督的主要力量,在财政同步监督中,既要注重发挥业务机构的监督作用,更要注重发挥专职监督机构的作用。如xx年,省财政厅组织开展民生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资金检查,全省财政专职监督机构发挥集团作战优势,共检查扩大内需项目 500余个,发现有问题资金 亿多元;检查重点建设项目220余个,发现有问题资金7. 亿元。实践充分证明,财政专职监督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的“突击队”,是提升和扩大财政监督力度的“主力军”。在今后深化同步监督工作中,只有始终坚持发挥专职监督机构的检查作用,才能不断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特别是民生等重点项目和资金的监督检查。

  (五)实行财政同步监督的实践彰显了财政监督的反腐作用,使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有了进一步保证。财政监督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省财政厅把实行同步监督与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有效的同步监督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财政干部普遍认识到开展同步监督,既有利于财政资金安全,更有利于保护财政干部自身安全。各业务机构干部把同步监督落实到财政管理具体环节中,自我监督能力明显增强。专职监督机构结合检查考核同步监督工作,一并检查各业务机构干部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使财政干部不廉洁等违法违纪问题明显减少。实践充分证明,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只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扎实做好同步监督工作,不断加强对财政干部分配管理资金情况的监督检查,才能从制度上制约和监督财政权力运行,保证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4

  一、主要工作情况

  县财政系统现有在编在岗人数为139个,其中局机关85人,财政所54人。其中科级领导干部37人(含改非人员),班子成员16人。局内设办公室、政工股、预算股、文教行财股等13个股室;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加挂产权交易中心牌子)、非税收入管理局、国库管理局、乡镇财政管理局等10个下属事业机构及矿产品税费征管办(挂靠)。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围绕核心,服务中心,贴近民心”的宗旨,千方百计抓收入,多管齐下增财力,突出重点保支出,强化举措抓监管,励精图治强队伍,财政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一是财政收入速快质优。20xx年完成财政总收入7.94亿元,提前两个月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比上年增长13.18%。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5.45%,比上年度提高了0.16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市财政目标管理考核中排第二名获二等奖。二是财源建设增量提质。20xx年新上财源项目44个,固定资产投资11.87亿元,其中中湘钨业、邑金矿业等3个项目投资规模过亿元,5000万~1亿元的5个,1000万~5000万元的8个。全县纳税过xxx万元的企业11家,1000万~xxxx万元的企业7家,500万~1000万元的企业14家。三是争资融资筹资成效显著。全年向上争资金16.47亿元,增长15.43%。实现国土出让收入4.24亿元,增长326.4%,其中构成实际可支配财力2.04亿元。加强土地储备,完成征地5020亩。融资到位资金10.02亿元,其中发行企业债券5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国家级贫困县,筹资融资工作在全省作典型发言推荐经验。加强金融创新和建设,成功引进华融湘江银行在xx设立分支机构,启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工作,并出资6300万元整体收购剩余的不良贷款1.32亿元。四是体制改革纵深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资金集中审批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在我县试点成功,改革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省市作典型发言,并在全省推广“xx模式”。五是内部管理水平再上台阶。以“建制度、转作风、树形象”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财政精神大讨论”和“财政管理改革年”活动,培育“惟公崇德,强政兴财”的良好精神和氛围。20xx年局领导班子年终测评优秀率达100%,局主要班子成员个人优秀率100%,成为财政局历年来年终考核测评的首次。局领导班子荣获“全县优秀领导班子”、“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一等奖”和全县作风标兵单位;全年获省、市、县先进集休、先进个人133项次;年内记三等功和嘉奖31人次。

  今年以来,我们积极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实现了财政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是明晰了工作思路。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充分研判,未雨绸缪,认真开展了财政工作调研,广泛听取各方对财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四个三”的工作思路,即强化“三保”目标,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加大“三资”力度,争资、融资、筹资;夯实“三基”工作,巩固基础财源建设,创新基本管理体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实现“三创”目标,工作创一流,班子创一流,形象创一流。按照全年工作思路和市下达的财税目标任务,我们切实做到早谋划、早部署,细化了目标任务分解,及时召开了全县财税金融工作会议和财政系统工作会议,将财政收入、筹资融资、支出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落实到部门。在全县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主动抓财税金融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了财政政策。改革财税体制,出台了《关于培育总部经济引导矿产贸易企业入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经费保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将分布在乡镇的矿产贸易企业统一至开发区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强项目管理,出台了《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评审、设计变更、报批、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内容的要求、程序,切实改变项目“三边”现象。强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和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公开预算,从严控制支出。xx年的财政收支预算工作在20xx年底召开的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顺利通过。与此同时,进一步严格了财政资金的审批拨付、项目评审把关监督,非税收入的稽查考核以及争资立项的审核上报等,从而为财政工作开展提供了良好机制和环境。

  三是提升了工作实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将全年财税任务及时落实到征管部门和各乡镇,切实加大征缴力度。截止3月31日,完成财政总收入23494万元,为年初预算的25.72%,其中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143万元。大力推进筹资融资。重点抓好了5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和土地储备项目融资工作。华融湘江银行的贷款项目正加速推进。抓好了市人民银行在我县召开的xx县省级罗霄山片区金融扶贫示范县揭牌仪式及政银企签约会议的筹备及重点融资项目的包装工作。农商行改制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加大争资力度。累计到位上级资金7244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486万元,增长22.87%,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35023万元。加强支出保障。完成本级财政支出48409万元,为预算的39.68%,比上年同期增长12.8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2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9%,教育支出946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4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13%;农林水事务支出348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35%。健全了财政内部资金监管评审和预算外资金审批程序,强化了项目评审,审核78个项目,评审金额1.28亿元,审减率20.3%;完成采购预算金额2210万元,合同采购金额完成1868万元,节约率15.48%;完成罚没收入791万元、政府统筹220万元。实现统征税费收入467万元,补征及罚没收入57万元。

  四是强化了队伍建设。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转作风、聚合力、树形象、强队伍,形成了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拼争一流的良好氛围。突出建章立制,按照精细化管理需要,制订完善了《目标管理考核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突出学习教育,大力实施德智提升工程,以创建“四型机关”活动为契机,在全局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比业务比品行的氛围日益浓厚。突出岗位锻炼,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年初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竞岗交流,竞岗交流38人,并选调了8名政治可靠、业绩优异的人员充实到业务岗位。通过引入竞岗交流机制,进一步激活了干部内在潜能,增添了队伍活力。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5

  一、基本情况

  xx镇位于市西南部,总面积x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人,年国民生产总值达xx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xx万元。今年上半年,我镇国民生产总值xx万元,同比增长xx%,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xx%。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我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保证了我镇农村教育运行及镇、村两级政权运作基本正常。

  1、现行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市各镇财政收入的增长,但无法真正调动各级的积极性,应对现行体制不合时宜的进行改善,如取消统发工资制度等,以真正调各级的积极性。

  2、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人、物、财分离现象严重,致使镇级财政负担过重,无所适从,建议由市政府统一集中财力解决教师的工资补助等问题,在减轻镇级财政负担的同时更好地对教育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镇级机关机构设置与镇级财政不相配套,人、财、物有严重的分离现象。目前我镇可分为四类党政机关及办事机构:第一类是党政群机关及办事机构,即通常所讲的“镇机关”,设有党政办、经济办、社会事务办、规划建设办、农业办、计生办等六个办公室,主要职责是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经费由镇财政负担。第二类是社会服务和执法机构,有兽医防疫检疫站、林业站、水利会、广播站、地税所、派出所、司法所等,其服务和管理范围均在我镇,但其人、财、物全部或主要由市主管部门管理支配。第三类是经营性或专业性机构,有供销社、电信支局、邮政支局、食品公司、供电所、房管所、粮所、卫生院等。上述机构及其人员的党组织关系基本上由镇政府管理,但有相当部分机构在年镇级机构改革后,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加紧收人、收权、收钱,造成了事权、财权严重脱钩,有些机构本可推向社会的',但由于改革不到位,仍由镇财政负担,如兽医防疫检疫站、广播站,其人员编制均为人,共人,按每人月平均工资元计,仅此一项,镇财政就额外多负担万多元,而这些部门所收取的有关有偿服务费,又被上级主管部门抽掉,这无形中加重了镇级财政的负担,客观上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4、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财政受到严重影响,村、组干部工资得不到保障。目前,我镇有个村委会,现职村干部人,退休及落选共人,加上个村民小组长和个育龄妇女小组长,这类村、组干部的工资支出达多万元,农村税费改革前,是由村提留费中支出的,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补贴,但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提留被取消,今年实行免征农业税改革后,我镇只收经营性农田灌溉用水水费仅万元(实际仅能收得万元左右),比农村税费改革前减少万元,而今年到目前为止我镇仅得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万元,远远弥补不了财政收入的缺口。建议市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镇、村两级能正常开门。

  5、对新一轮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收支基数,由于近几年各镇经济发展的后劲有差异,财政收入增长的幅度也有很大的差距,建议应按当前的实际情况,把原来基数较低的镇应适当提高基数,基数较高的镇保持不变。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6

  编制准确、真实的财政收支报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各级领导对财政经济工作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财政收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导致上级政府决策失误,宏观经济运行失衡。

  一、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形式:

  (一)财政收入不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隐瞒财政收入。在某些税源较充裕的地区,由于担心多收会抬高收入基数,便在征收中留有余地。或者在收入任务完成后限收,藏于各企业单位,或者将超收上来的税费暂存在征收单位的过渡账户中,而不直接入国库,打收入埋伏。

  2、虚增财政收入。在一些税源相对匮乏的地区,由于税源不足,但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财政收入任务,于是这些地方和财税部门便采取一些违规手段通过金库调入调出资金,虚增财政收入。如有的空转收入,即财政通过安排支出的途径,将已安排支出的资金再以税款等形式缴入金库,虚增当年财政收入;也有的预征税款,即财政税务部门为了完成当年税收任务,采取寅吃卯粮的办法,将以后年度才能征收税款提前征收入库;还有的借款、贷款、从外地引税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更有的挖挤上级收入,将一些上级单位不属于本地的财政收入如罚没款混淆入库级次等违规缴入本地方财政。

  (二)财政支出不实,主要表现在:

  1、预算内超预算拨款部分转暂付款。实际上,一些财政部门当年已经拨款出去,事已经办了,钱已经花了,而由于支出数过大,全部列支会造成赤字或更大赤字,因而财政部门会人为将一部分支出数转挂为暂付款,当年不列报支出,形成财政包袱,等以后年度有条件再消化,实际已形成当年赤字数。

  2、该列财政支出不列预算,或不安排支出。近几年,中央陆续出台了一些增支增资的政策,而由于地方财政状况较差,许多地方无法安排支出时,便随意砍掉一些支出,以实现账面上的收支平衡,留下隐性财政赤字。

  3、虚列支出。一些地方为增大支出减少结余或为应付检查,将一些没有使用的资金,特别是各种专项资金,采取虚列支出的办法,扩大支出数额,形成虚假支出。

  二、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危害

  造成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是出于既得利益考虑,一些领导授意,指使财政部门造假。近几年,随着目标考核工作力度加大,能否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对一个地区的领导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完成收入任务,不仅有记功、升职等荣誉,而且有金钱等物质奖励,导致一些领导为了眼前利益和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人为制造虚假信息,蒙混过关。

  二是财政体制不完善。目前,县乡财政主体税源少,增收空间小,但吃财政饭的人员却越来越多,加上频繁调资等因素影响,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确保不出赤字,在增收无望的情况下,只好采取压减部分支出的做法,以求收支平衡。

  三是财政部门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不敢坚持原则,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而不是以有关法律如预算法、会计法等为依据。

  三、财政收支失真现象危害极大,主要有:

  1、造成财税信息失真,导致上级政府决策失误,使宏观经济运行失衡。虚假的财政收支,不仅影响公共财政职能的发挥,而且削弱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的调节力度。

  2、使预算约束流于形式,造成弄虚作假和腐败之风蔓延。一些贫困地区本来就发展缓慢,采取预征税款增收方式无疑是杀鸡取卵,对企业来说更是釜底抽薪,给企业发展人为制造阻力,必将使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更加滞后。另外,从外地引税,必须支付大量的回扣,不仅增加额外负担,而且容易滋生腐败,其结果必然是国家利益受损。

  3、致使出现泡沫财政,财政风险加大。由于财政收入有水分,掩盖了赤字矛盾,加重了今后财政收入任务压力,造成一种表面上的经济繁荣,而实质上财政吃紧,从而引发财政风险,最终必将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四、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对策

  1、健全法律制度,规范财政职责。规范财政自身管理工作的法律制度,如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会计法等法律制度,规范财政工作行为,增加对扰乱财政工作秩序的.惩治规定,坚持抵制和检举违反会计制度、虚报浮夸等不法行为,对授意、指使、强令财政部门编造虚假财政收支的有关人员要依法严惩,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同时财政税务部门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履行自身职责,顶住各方面压力,严把会计信息关,力求财政收支真实可靠。

  2、完善财政体制。要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尤其要深化和完善预算管理改革,在坚持“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下,充分尊重下级安排收入的和自主权,不下指令性指标,只作指导性规定,减少上级政府干预,让地方自己安排自己的财政收入进度。

  3、建立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强化财政支出管理。努力发展经济,广辟财源,促进财政增收是解决收支矛盾的根本出路。可以积极创办特色农业,加快家业基础建设,形成农业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对农村资源及各生产要素多层次优化配置,壮大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抓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机遇,适应市场的要求,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以工业为核心的财源基地,做大做强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实现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在千方百计扩大收入的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一是要采取过硬措施,严格控制行政人员和经费,大力精简财政供养人员;二是采取综合的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把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统筹使用,减轻财政压力,建立会计核算中心,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降低政府公用开支成本,减少财政支出总量。

  4、建立健全经济监督系统,加强审计监督和人大监督。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财政收支造假行为作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纠正。各级人大机关应按照《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履行监督职责,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实施全方位监督,避免财政收支失真现象的发生。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7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乡镇财政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重要桥梁,在建立公共财政,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务越来越艰巨。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财政理财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逐渐淡出农业税收征管的同时,落实民生政策、发放涉农补贴、服务“三农”发展的职责逐步增强,乡镇财政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乡镇财政是我国整个财政体系的最基础层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基层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在新形势下,乡镇财政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监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岗子乡不断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大力开辟乡级财源,加强收支管理,使乡镇财政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乡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提高思想认识,全面推进乡镇财政工作,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向乡直部门和村级组织延伸牢固树立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是财政管理基石的观念,充分认识加强“双基”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调查研究,梳理相关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基层财政工作的指导考核,培训提高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实际困难,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乡镇财政所充分发挥政策熟、业务精、力量强等优势,将乡所有乡直部门的财务纳入财政统管,取消乡直部门的会计和在银行开设的账户,变过去各自为政、多途管理为财政所统一管理。成立了“村账乡(镇)代管”办公室,安排1至2财政干部专门负责村账乡(镇)代管工作,帮助村级组织建立村民理财小组,制定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审核村级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做好村账务、财务“双代管”和村级债权债务的化解工作,促进了村级财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2、强化对涉农专项资金监管,乡镇财政由资金管理向资产、债务管理延伸,乡镇财政监督向用款单位、具体项目等全程监督延伸

  进一步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主动参与土地出让金、改田造地资金等专项资金检查,以查促管,规范管理。建立完善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做到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积极推行“村账乡管”试点,强化村级财务监督,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

  乡镇财政不仅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而且建章立制,对乡直部门的大额固定资产进行了登记和监管,防止资产流失。乡镇财政会同有关部门对乡村债权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审核,建立了乡村债权债务档案或台账,及时制止新债,定期盘活资产,清收债权,对化解的乡村债务逐笔登记,定期上报,实现了乡村债权债务实时信息化监控。

  针对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监督难以到位的情况,通过改革,乡镇财政实行了全方位监督。一是乡镇财政从项目的论证、立项、申报,再到工程的验收、资金的拨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管,确保了专项资金的安全、规范和有效使用,提高了项目资金的效益。二是对各类涉农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设立专账和专户,实行专人管理和负责,保障专款专用。

  3、规范预算管理

  进一步完善乡镇预决算制度,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预算约束力,解决预算编制随意、执行不严肃问题。加强乡镇非税收入监管,实施以预算内外资金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综合预算,管好用好乡镇政府性资金。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强化税源管理,定期协调部门收入征管工作,搞好协税护税,努力做大蛋糕。建立了协护税办公室,承担起全乡的协护税工作,在收入应收尽收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4、做好民生服务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向保运转、保民生、保农业农村发展延伸

  根据服务三农、改善民生对财政工作的新要求,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利用乡镇财政贴近农村、直接服务农村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实行“一折通”、 “一站式”服务等方式,将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把国家的涉农补贴、家电下乡等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的控制和财务核算的监管,规范乡镇收支行为,优化乡镇支出结构,保证民生等重点支出。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土地流转等问题,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涉农资金监管的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乡财政所严把涉农资金监督管理“五个关口”,确保涉农专项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1、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公开关”

  在涉农专项资金安排后15日内,将涉农项目的名称、资金来源、资金数量、项目安排等情况,采取会议宣传、政务公开栏、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知晓,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涉农资金项目实施后15日内,向群众公布涉农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时间超过一年的,在项目实施中期,择时向群众公布项目资金拨付情况。

  2、严把涉农专项资金“备案关”

  涉及涉农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及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特别是将涉农专项资金的名称、来源、数量(包括本级匹配)、项目安排去向、实施单位等情况在项目安排后的15日内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让纪检监察部门了解财政部门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3、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拨付关”

  严格按照不同涉农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严格把好涉农资金的拨付工作,按时、足额拨付财政涉农专项资金,切实杜绝因财政部门原因导致涉农项目工作不到位的情形发生。

  4、严把涉农专项资金“管理关”

  加强对资金的跟踪管理,做到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个环节,财政监督就跟踪到哪个环节;财政“支农”资金支付到哪里,财政监督就延伸到哪里,促进涉农项目的实施。

  5、严把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关”

  除支持和配合纪检机关、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做好涉农专项资金检查外,每年财政所都自行组织对涉农专项资金落实情况的自查和检查工作,严格查处和纠正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套取、贪污和私分涉农专项资金的行为,保障农村群众的利益。

  三、当前乡镇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工作量加大,人员不足,工作难度增加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绝大多数都要落实到户到人,农户一般要得到多项补贴,这些最终都要靠财政所来落实,加上“村财乡代理”,乡镇财政所的工作量成倍甚至几倍、十几倍地增加。由于乡镇财政处于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面广,服务项目多,补贴兑付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较高,致使任务十分繁重,工作量比税改前增加两倍,乡镇财政人员不堪重负。由于涉农补贴涉及到农民个人的直接利益,发放工作做不好,影响较大,发钱比收钱还难。同时,会计核算业务也大量增加,一名财政干部甚至要管理几十个账户,加之会计核算行政干预仍然较多,也人为地造成工作难度的增大。

  2、经费短缺,办公条件差

  随着财政所工作量的大幅度增长,需要的办公经费开支也相应增长,例如下乡所需的交通工具开支,需要印刷大量的分户补贴清册,需要大量增加计算机的纸张、墨粉消耗等,而这些都是乡财政正常经费预算难以保证的。乡镇财政所自身没有经费预算,支出靠上级补助,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经费短缺问题突出。同时,乡镇财政所办公、住宅条件较差,现在是租用乡政府的办公楼来办公,长期无人关注乡镇财政自身建设,经费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财政干部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对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和资金监管工作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基于实际调查和分析,结合乡镇财政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乡镇财政职能。

  1、加强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要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的重要性,将县乡财政建设纳入国家财政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当前乡镇财政的特点,转变职能,科学定位乡镇财政职能,由原来的抓收入转变为加强对支出的监管和跟踪,完善区乡财政体制。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地乡镇发展水平的不同,分类指导和改革区乡财政体制,满足不同类型乡镇发展的需要。在合理划分区乡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税源基础、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实行不同的财政体制。

  2、加强乡镇财政制度建设

  要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乡镇财政工作有章可循。

  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大力实施支农资金整合。对涉农补贴项目资金统一在乡镇设立专户,在乡镇报账。涉农资金发放上,区级财政要对乡镇给予一定的预拨资金,以解决兑付时间紧、任务重而带来的困难。整合资金性质相同的项目,形成大类项目,如新农村建设、道路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等。按大类项目分配资金,形成支农的合力,降低管理成本。逐步清理并减少配套资金要求,控制乡村债务增长。各类建设要求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的项目多、配套比例大,建议上级减少对建设项目的资金配套要求,减轻乡村支出压力,给乡镇财政控制债务留出空间。

  3、加大公示力度,健全公开机制

  公开是保证一切工作“阳光操作”的必要前提。创新乡镇涉农财政资金公开方式,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要在深化现行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常规公开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信息公开形式。通过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页等,实现从中央到乡、到村的自上而下的全节点公开,把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资金流程,分配过程和发放过程全面公开,把资金的安排、项目规划审批、政策规定等内容向社会公布,使乡镇涉农财政资金更加透明阳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建议减少资金下拨的环节、程序,缩短资金到位的时间,提高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资金的下拨与资金信息公开结合起来,减少政策落实到位的时间差,最大限度地消除群众对党对政府的误解。

  4、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科学合理决策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的投放,对于情况不明,把握不大的项目要特别慎重,尽量避免决策失误,盘活资源,突出重点进行监管,突出监管效果,有效打压基层找关系、跑项目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乡镇在项目资金上的自主权。对于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投放,建议减少和取消区乡政府的项目匹配资金,从而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项目,建议通过统一部门审批,避免多部门、多渠道审批和管理,对乡镇涉农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减少运作成本,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资金安全。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8

  一、基本情况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9.4亿元,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6亿元,同比下降11.6%,固定资产投资50.2亿元,同比下降43%,公共财政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0.5%,外贸进出口总额3303.5万美元,同比增长15.1%,外商直接投资额3102万美元,同比增长14.5%,新签项目到位资金16.32亿元,同比增长54.4%,旅游接待量365.4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旅游总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489元,同比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085元,同比增长8.5%。

  2、工业经济压力较大。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负增长,企业效益情况不佳。上半年,全区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3.76亿元,同比下降11.2%,降幅比1-5月份收窄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16亿元,同比下降11.6%,降幅比1-5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1.1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同比下降12.5%,降幅比一季度扩大了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0.8亿元,同比下降24.8%,但比一季度收窄了3.1个百分点,企业效益下滑形势有所遏制,压力仍然较大。

  3、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业增加值5495万元,增长4%;林业增加值776万元,增长17.3%;牧业增加值4303万元,增长1.2%;渔业增加值429万元,同比下降2.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94万元,增长0.9%。从农业生产看,蔬菜产量7565吨,增长11.2%;水果产量1502吨,同比增长5.3%。从畜牧业看,生猪出栏9079头,同比增长3.1%;禽蛋产量103吨,同比增长145.2%。

  4、市场销售稳中有升。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同比增长10.5%,总量居全市首位,但增速较上年同期、一季度分别回落2.4个和0.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完成零售额24.2亿元,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7个百分点,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1.1%。分行业看,餐饮零售实现9.16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继续提升;商品零售实现38.2亿元,同比增长8.8%,增幅稳中有升。分企业看,48家限额以上批零企业,累计完成销售额35.9亿元,同比下降2.8%,其中7家销售额亿元以企业,有5家销售额为负增长;28家住餐企业完成营业额2.1亿元,同比下降4.5%,其中有16家企业营业额为负增长。

  5、财政收支运行情况。全区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4766万元,占年初预算数11.4亿元的48.1%,同比增长2.6%。公共财政支出完成71685万元,占调整预算数10.99亿元的65.2%,同比增长5%。区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围绕财政收支目标,落实征管责任,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税收管理,强化组织收入和税收征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优先确保了民生工程、法定支出以及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6、园区经济指标情况。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同比下降77%,与任务数4.6亿元缺口3.24亿元;税收3517万元,同比下降11%,与半年任务数5600万元相差2083万元;园区产值完成12.10亿元,同比下降25.4%。新签工业项目6个(优尚机电、食品电子商务、杰尔马交换系统、鑫发纺织品、万顺纺织品、徽唐文化艺术品加工)。完成工业招商到位资金4亿元(含续建)。新入规企业3户(东晶光电、申格电子、鑫海木竹)。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1、工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今年虽已新签约6个工业项目,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企业效益高的项目不多,缺乏符合我区工业主导产业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项目。五个镇中除阳湖镇有3个工业项目外,其余镇均未引进新的工业项目。上半年,我区工业投资下滑严重,工业投资对全区投资增长的支撑力明显减弱。从项目建设进度看,在建项目进展缓慢,短期内无法形成增量;续建工业项目中有部分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也已近尾声,新签约项目几乎没有开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较快形成。同时,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技改投入乏力。

  2、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足。全区72个施工项目,同比减少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同比减少7个;新入库项目14个,同比减少3个。固定资产项目投资(不包括房地产开发投资)本年到位资金20.87亿元,同比下降63.9%,资金到位率(到位资金/投资完成额)由上年的122%下降到67.5%。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36.4%,国内贷款下降88.4%,自筹资金下降42.1%。67个施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同比下降27.7%,投资力度减弱。5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下降60.9%(上年同期为增长8.9%),直接下拉全区固定资投资下降28.2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额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2.3%,低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完成全年固定资投资作任务十分艰巨。

  3、项目建设进度未达预期目标。一是受宏观经济影响,业主融资普遍存在很大困难,影响了在建工程的投资强度和建设速度,在建工程进度缓慢。二是部分企业订单锐减,企业销售增长乏力,效益下滑,产值下降,特别是优尚、日普原企业产值过亿,目前优尚和日普均处于停产状态,加上一季度退规企业达2户(东晶、金菱),新开工项目远达不到计划要求。

  4、园区服务有待加强。各责任单位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掌握不全面,服务的力度不深,不能有效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服务效果,直接影响项目推进速度,导致项目建设缓慢。

  5、财政收入增长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随着财政收入总量的不断扩大,增长基数不断抬高,要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难度巨大。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6%,较上年同期增幅5.2%回落了2.6个百分点,比20xx年同期增幅17.3%回落了14.7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三个主体税种分别完成收入5337万元、7850万元和4125万元,均为负增长,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5%、4.07%和7.07%,分别减收168万元、333万元和314万元。

  6、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很大。一方面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趋缓,可用财力急剧减少,另一方面各项法定支出、民生工程等需要安排大量的财政资金,加上政府性债务进入了还债高峰期,今年财政资金调度和收支平衡压力更甚于往年,特别是个别财源基础薄弱、税源结构单一的镇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更为突出。

  7、财政运行质量逐年下降。近年来我区财政收入持续高增长,除了经济自然增长的因素之外,还存在较多的一次性收入,20xx年上半年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6.3%,20xx年同期税比为79.2%,20xx年同期税比74.6%,20xx同期税比为70.8%,20xx年同期税比降至66.8%(含筹划税收),同期税比65.9%(含筹划税收),增收基础不牢固问题日益凸显,税比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

  三、几点建议

  1、要确保实现各项目标任务。要按照区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和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认真分析我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研究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自觉运用好政策对工作的指导性,增强工作主动性,克服制约因素,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计划和财政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2、要加强规划编制工作。要结合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继续坚持“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发展思路,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3、要全力做好招商引资。要围绕现代服务产业园区功能定位,积极在食品、科技、电商、文化、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大招商力度。同时,按照“做强龙头、强化配套、加快集聚、彰显特色”的要求,积极引导重点企业转型升级、靠大联强,继续盘活一批“腾笼换鸟”闲置企业。按照“服务城市、服务旅游”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整合现有农业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快农旅结合,推动生态农业旅游项目招商。

  4、要提速推进项目建设。要对开工条件已经具备的项目立即启动,项目是发展的硬支撑,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快新上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尽快竣工投产,实现新上项目对经济的强力拉动,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5、要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要促进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培植新型财源,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加大扶持服务能够尽快实现效益和税收的项目的力度,紧紧抓住机遇,加大向上争取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带动信贷资金和其他资金投入,认真落实支持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

  6、要规范和完善预算管理。要按照《预算法》、《监督法》、《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规定,统筹考虑各种因素,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及早研究下一年度预算编制,完善综合预算,执行政府采购预决算制度。建立项目库,规范项目预算管理,将项目预算细化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一步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规范预算执行,增强预算约束力。

  7、要切实保障重点支出。要加大对外借款的清理力度,并严格控制新增暂付款,防范财政支付风险。要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跟踪检查。要进一步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确保民生支出、法定支出、一般公共服务等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8、要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区人民政府要责成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原因,要确定时间节点切实认真整改,并按照《监督法》规定于今年10月底前将整改意见和处理结果向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书面报告。要将依法审计与促进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加快审计转型步伐,加快审计理念转变,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要加强和支持审计部门工作。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 9

  xx乡位于xx市南部,新林公路穿乡而过,属于典型的山区乡镇。全乡面积 90 平方公里,辖23 个行政村,总人口 3.6 万人。近几年来,xx乡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xx 年xx乡地区生产总值 117775 万元,财政收入 606 万元。

  一、财税所基本情况

  xx财税所现有人员 6 人,30 岁以下的 1 人,30 岁以上40 岁以下的 2 人,40 岁以上的 3 人年龄结构偏大。全所所有业务已实现了电算化。

  二、乡镇财政管理情况

  财税所承担着全乡所有的财政、财务业务,负责农业税收(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协调国、地两税收入,全乡各项财政支出的管理和各种涉农资金的拨付、监管,全乡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和“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的审核、上报。目前按照“乡财县管”的精神,已经实行“乡财县管”。

  三、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1、财政工作业务量极增,人员严重不足。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税所的业务量不减反增,主要是一是乡总务会计撤销,各站所均不设会计岗位,全乡所有的收支业务统一收归财税所管理,财税所经管有乡政府本级 13 本帐套和 23 个行政村的 23 本村级经费帐套。二是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农政策逐步加大,承担着大量农户的基础信息的录入、审核和补贴资金的发放。三是 “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增加了财税所工作量。而财税所人员近几年没有增加,平均每人分管的账本达 7 本,人手严重不足。

  2、乡镇财政信息化落后,严重制约着财政管理水平。尽管全所已实行了微机化办公,但信息化水平低,基本处于微机记账阶段,没有实现“财、税、库”联网,不能实现信息共享。

  3、“乡财县管”不彻底。目前“乡财县管”实行了乡镇用款计划审批和工资代发,县对乡镇的管理仍需进一步完善。

  4、支农专项资金监管存在漏洞。乡镇支农资金涉及县级各个部门,包括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农开办等,但财税所只是负责资金拨付,不能实现对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三监督

  四、建议

  1、急需补充基层财政人员,增加新鲜血液,解决目前财税所人员年龄偏大、结构老化和业务负担重、人手不足现象。

  2、设立惠农补贴办公大厅,集中办理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规范惠农资金的管理,方便群众。

  3、加强基层财税所硬件建设,改善办公条件。目前,财税所大量工作涉及到具体农户,交通工具、办公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切实提高基层财税所人员的福利待遇,为基层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广大基层人员工作心情舒畅。

  4、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精神,实现对乡镇财政管理的纵向到底。在乡镇应逐步推行财政授权拨付和集中支付制度,对专项资金、优抚救济、惠农补贴等实行县级报账制,乡级财税所只设报账员,使乡镇财税所能集中全力加强专项资金的基础审核和监督管理。

  5、加强财政“金财”工程建设,早日实现“财、税、库”联网,真正实现办公信息化。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监督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人大监督质量调研报告11-26

推进干部交流工作调研报告06-30

消防监督工作调研报告10-08

绩效考核调研报告范文12-08

关于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01-03

当前绩效考核工作调研报告02-18

关于后勤集团绩效考核的调研报告02-18

加强沿街店面房消防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09-23

学校教师绩效考核调研报告02-05

银行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