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刘方平的诗《月夜》赏析

时间:2021-06-23 19:46:27 赏析 我要投稿

刘方平的诗《月夜》赏析

  唐代诗人刘方平的诗《月夜》,一起欣赏这首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月夜》写得自然流畅,生趣横溢,洋溢着诗人对春天、对生命的赞颂。“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展现诗人捕捉物象的敏锐能独特的审美视角,特别是一个“透”字,写出了“感觉”,可谓传神。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诗人写自己在一个月夜的感受。古时候,人们把一夜分成五更,每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更深”是指三更,也就是半夜十二点以后。夜半人静,月亮渐渐地偏西了,朦胧的月光斜斜地洒向大地,房屋、庭院、街巷、树木,一半浸浴在月色里,一半沉睡在暗影中。天幕上,北斗星横转了,南斗星倾斜了,它们悄悄地移动着位置,默默地告诉人们:夜深了!忽而,一阵时断时续、微弱但是清晰的'虫鸣声打破了夜的静谧,这虫声驱散了夜半的寒气,透过绿色的窗纱,送入了诗人耳中。呵,今春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虫鸣声呢!天气确实暖和了。伴着这欢乐的虫鸣声,万物也都该苏醒了吧!诗人似乎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心里洋溢着欢乐的暖流。

  (注)阑干:横斜的样子。

【刘方平的诗《月夜》赏析】相关文章:

刘方平《月夜》赏析03-19

刘方平《月夜》的诗意与赏析07-12

月夜 / 夜月_刘方平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08-28

刘方平《月夜》的原文、翻译、赏析07-02

刘方平-春怨赏析07-01

春怨全诗、意思及赏析_唐代刘方平08-18

刘方平春怨译文及赏析02-17

刘方平《代春怨》名文翻译赏析09-02

春怨(唐 刘方平)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