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11-23 15:10:43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科学课应在实验教学中迸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兴趣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往往与愉悦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例如,一个爱好昆虫的学生,能蹲在地上半天观察蚂蚁的活动,或在草丛中跑上半天捕捉蝴蝶等等,所有这些表现,都是由其兴趣爱好所驱使。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如教学《小电珠亮了》一课,学生在认识了电池、小电珠和导线等材料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的“玩一玩”,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电珠组装起来,使小电珠发光,从而把学生玩电池、导线和小电珠的兴趣引向研究简单电路的组装方面上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想办法努力地去做。随着一个个小电珠的发光,得意、喜悦、自豪等表情明显地写在了同学们地脸上。情趣盎然的组装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求知欲,又使他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和操作潜能,并不断地触发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行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儿童创新思维的开端。质疑问题难本身就蕴含创新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疑才能提高,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思考,有疑才能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学生多问向个为什么?要大胆提出问题。

如研究物体沉浮规律时,师生一起做实验。把橡皮泥和小木块一起放入水中,学生看到木块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则沉入水底的现象。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谁能想办法让浮着的小木块沉入水底?学生马上动手实验,并在探索性的操作中找到了办法,如有的学生把稍大的一块橡皮泥按在小木块上,有的则直接用手把木块按入水底;接着,教师又提出问题:能否想办法使沉在水底的橡皮泥浮起来?同样,学生在思考和操作的实践中很快作出反应:有的把橡皮泥放在稍大的塑料泡沫块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或小船的形状等等,最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想出方法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这样做,学生手脑并用,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发散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物体沉浮的初步知识。

三、大胆放手,体现自主性,鼓励学生自己创新实验。

在科学教学中,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实践活动。教师要想方设法多让学生进行分组观察和实验,尽量指导学生独立观察、独立实验、独立思考,使学生获得最清晰、印象最深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放手,不“放”何来自主?学生的知识、能力、对学习的情感态度,都是通过他们亲身卷入实践活动才能形成的。教师放了手,学生处在主动地位,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实验、描述、整理、加工事实材料,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收获都有了。如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时,让学生自主选用各种器材,运用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学生不仅完成了教材中的实验,还想出了与教材不同的实验方法。他们认为:在试管里滴几滴红墨水,操作起来较难,不易使试管内外空气隔绝。有的学生竟然想出用气球套在烧瓶口上,把烧瓶放在热水中加热,气球渐渐地膨胀起来,将烧瓶移到凉处,原来已充气的气球就慢慢瘪了。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在“观察——猜想——思考——得出结论”这一活动中,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

此外,还要多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如制作指南针、种向日葵,布置生物角等,还要多辅导学生进行各种科技类活动,如进行气象观测、能源开发、航模制作等专项辅导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做,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科学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科学素质得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爱因斯坦说:“一个美妙的实验,通常要比我们头脑中提取二十个公式更有价值。”作为教师不要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转变观念,把课堂作为论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竭尽全力为培养新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人才而努力,勇敢地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局面和挑战。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创新发明的客观规律,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创新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利用各种内、外部条件,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就会使他们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后备人才。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笔者在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策略和方法。

一、抓住质疑契机,鼓励学生创新

教育学告诉我们,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不会有什么创新精神。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认为学院凭借恐吓、压力和权威来管理学生是一件最坏的事。它破坏了学生深挚的感情和真诚、自信。它养成学生驯服的性格。”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某些教育规范,解放学生,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启动创新的闸门,触发想象和思考;敢于质疑,才能发挥聪明才智,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我上《昆虫》一课时,有个学生对蟋蟀翅膀摩擦而鸣叫有异议。他说:“老师,为什么是翅膀摩擦发出声音?”我就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蟋蟀到底是不是用翅膀来鸣叫的,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来知道蟋蟀用什么来鸣叫?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建议用摄像机拍摄;有的提出用胶带分别扎住嘴巴、翅膀和脚来听;还有的提出剪去翅膀的方法。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并让他们在野外学习研究。学生的热情很高,经过一个星期的探究,大部分学生发现了蟋蟀用翅膀和脚来摩擦的事实。

二、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并不完全在于已经具备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的时机和层次。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形成科学兴趣的最佳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和接受意识极强。特别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创新教育对于他们今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该是最有效的。在小学阶段各门学科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就科学学科的认识规律来说,主要是在发现和认识周围的事物过程中加以培养。我以为,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以下几点。

1.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收集事实,整理事实,分析研究事实,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在科学课中培养创新精神,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老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问题和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评精神。让学生既要学会更要会学。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多种合适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 培养创新能力,在操作上我们可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努力做到“六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其发展;解放学生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去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学会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如我教学《热气球》一课时,有些学生课外提出书中的实验很难成功。我就启发他们根据热空气的知识,从日常生活中去找合适的材料。学生选用薄而大的塑料袋,袋口向下,用细的竹丝做成“十”字形,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结果实验获得了成功。

三、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

人的情商或情感智力,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因素,在人的创新活动中,能起到启发、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补偿等重要作用。情商智商也要通过教育来开发和提高。开发情感智力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只有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创新。因此,我们在教育中首先要改变过去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做法和忽视做人教育的状况,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这些都成为创新的动力源。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集体合作,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所必需的团结协作精神。最后要帮助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四、设计课外作业,培养创新思维

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每个学生个体并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全部顾到。科学课教学只有把课堂教学、课外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较好地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因此,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课外作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在设计时要体现新颖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开发性。我平时的课外作业设计主要有以下方法。

1.收集。我把布置收集问题、收集资料的作业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让学生做收集问题的“有心人”,从身边开始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把自己感兴趣的、不懂的问题记在笔记本里。

2.阅读。我们提出“以课本为基础,走出课本”的新概念。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积累。这些只靠课堂学问是绝对不够的。所以我们要使学生形成社会综合知识观,引导学生看有关的电视、电影、书报等。为了符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分别开出各年级的推荐书目,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3.实践。人才内在素质(德、才、识、学、体)的形式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没有必要的外部条件起作用,人才的创新能力是无法形成的。所以,科学教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实践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强化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创新精神培养重在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改革测试制度,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创新教育测试观强调多样性与能力立意性。所以我们在测试内容中加进动手操作的部分。在测试方法上,由综合测试变成分项测试。我们一般分成知识、能力、情感(科学兴趣、爱心、态度)来测评。这样使学生在测试中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并且鼓励学生重考,直到测试成绩满意为止。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选择与其能力水平相应的试题(a卷、b 卷、c 卷)。这样可满足不同学生的成功需要,变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为全面调查、综合测评,多元评优的评价方式。这种因材施教的测试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能较好地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改革测试制度,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接触周围的大自然,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其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10-13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11-23

中职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1-2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手工制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外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