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11-23 15:13:01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

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

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

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一、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中资源的分析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师也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运用、开发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实践证明,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不能实现有效的功能,就看教师在教学中能不能有效地把握教材。新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新教材的新理念体现出来。教师对教材了如指掌,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及时将新知纳入旧知中,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交流中,教师要不断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上,并及时组织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提炼,拓展学生的思路,沟通联系,使学生零散的感性认识得到提升,使其自主实现方法的优化。

二、联系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大纲指出:小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所以,教师的主要教学阵地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应该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活。如《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教学片断:

师:马上要放暑假了,学校想组织同学们去旅游,有4个地方可供选择(图片出示:绍兴、莫干山、舟山、西湖)。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到哪里去?

生1:绍兴,这里是鲁迅的故乡,我喜欢。

生2:去莫干山,那里的山好美。

……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让我如何作决定?

生:看一看哪些人同意去的地方多我们就去哪里。

师:你们想办法统计一下好吗?

(同学们忙开了,有了结果)

师:你们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接下来,教师把统计结果做出来,然后鼓励大家把统计结果化成统计图,这样送给校长看了,校长就会更清楚地知道大家的意愿,一高兴就会让大家去的。接下来,大家一起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在这节课里,教师把教材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境联系在了一起,这个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也是大家愿意去做的事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从而自己的观点也得到了表达,在同学们面前的困难一下子得到了解决,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你们认为学校应该组织去哪里春游?”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联系,与生活有一定的联系,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学生不仅会愿意借此事情去学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都去积极主动的思维。

三、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科学性、探究性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提问在小学教学中能引导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这是启发学习的一种方式,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运用这种裴斯泰洛齐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准确、恰当地进行提问,则可以很快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望也会不断激发。这一个过程就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学习的阶梯,能引导学生从这里走向知识的殿堂。

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再现——整合——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激励学生思考,提出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者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难易恰当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寻求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艺术性的,教师的提问要在平静的课堂中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让他们的思维时时处于活跃的状态。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对于提问进行认真的研究,使之更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问题简练、生动、有趣,能牵动学生的心。

总之,小学生思维很活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和课堂,通过对教材的挖掘,以及课堂上科学、合理的提问来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9-21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02-22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11-23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