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信息技术展望

时间:2022-11-25 10:03:27 展望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未来10年信息技术展望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地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电子信息技术也是企业界管理者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不得不了解并可以充分利用的一个优势,笔者就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本公司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的发展初期,是为了扩展人的智力,以计算能力为主,但是,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化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远远超越计算的范畴,形成了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系统。多台自主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协同工作以及在线处理等功能。因此,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应用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各种信息系统。

2、企业创造性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辅助管理决策,减少组织层次,变集权式管理为分权式管理,使管理体制更为合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企业自身组织结构的良性发展和管理

电子商务 F2班 南华芳 模式的变革。

3、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信息和协同工作的有效工具。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特征是:网络将成为一个全局性的信息资源库和信息处理平台,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来自整个网络的个性化服务。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必将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实现并提供各种服务。但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也从传统的技术创新与开发,转变到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业务服务的创新与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品牌时代公司的具体应用:

品牌时代公司全称:北京品牌时代国际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品牌时代公司;公司的前身是“北京品牌时代公关顾问公司”,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于2017年更改现用名称。

品牌时代的主要业务是为大学的商学院和全国最好的中学做宣传和策划,产品的展现形式媒体发布会、论坛活动、门户网站和内投杂志。

品牌时代公司的成立、产生和发展即是基于网络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时代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如果没有当初2004年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品牌时代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将会完全不一样,在资本实力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说品牌时代公司甚至于无从发展,可以考不夸张的说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成就了品牌时代公司。信息技术在品牌时代公司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公司快速的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

在公司发展初期,公司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快捷、有效的了解到了我们目标客户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易的找到客户的公开信息,例如通过目标客户的公司网站和公开的媒体信息可以了解到客户的市场需求,目标客户的特色、优势和潜在的竞争威胁,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有

限但极为有用的信息为学校量身打造宣传方案。在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之后,再去找客户恰谈业务,我想没有什么企业会拒绝和一个了解自己、并且了解自己需求的公司合作。不管怎么样,信息技术至少能帮我们打开第一道门槛。其次,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直接了解到公司主管该项业务的相关负责人,可以直接和负责人联系并有机会让目标客户的决策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我们的公司和我们的业务,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沟通成本。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快速的了解行业和同行竞争者的信息。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行业的发展态势,既能快速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也能了解行业的发展特点,例如品牌时代公司所涉猎的教育传媒这一行业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竞争激烈,我们根据行业特点和自身资源可以找到公司在市场中的定位,即从某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价值服务。诸如品牌时代公司的“MBA成就奖”项目就是从毕业生的角度点滴记录MBA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通过宣传MBA毕业生的角度宣传MBA院校,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MBA毕业生同时也是MBA院校的“产品”。行业的迅速发展将会促进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同一细分市场同样有很多的竞争者,而通过竞争对手公开或可以查询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对方的优劣势,从而分析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所谓商场如战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未来10年信息技术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业务方式的转变和成本的节约。

品牌时代公司的业务模式在前期主要是通过电话、邮件和客户联系,如果早20年前,这种业务模式无法普及或根本就不可能成立。公司成立的当年网络的普及状态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使得我们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不仅快速、有效,由于公司业务的特点还大量的节约了成本;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普及,公司无法实现短时间内(大约2-3个月)和客户的联系和沟通,最后促进一个项目新闻发布会或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或许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同时我们的大部分客户都在外省市,合同的洽谈和签订也需要公司相关员工的经常性出差,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公司,这意味著一笔巨大的财力和人力的支出;另外我们如果

没有我们在线产品和已有项目成果的展现,也很难和客户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信任。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品牌时代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客户节约了大量成本,包括时间上的成本。

三、信息技术应用的未来趋势

1、技术上,网络本身朝着更快、更安全、更广的方向发展。依托于Internet网络,一些新的、非技术的产业和服务也在不断涌现。网络上的动漫作品、游戏和各种增值服务,更需要的并非技术而是创意,因此,网络作为一个通用的平台和虚拟的社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创新的空间。

2、未来,我们将使用以数据为中心的全新信息技术,社交平台将演变成为催生商业智能的新渠道。技术的角色会发生转变,将不再局限于提供支持。相反,信息技术在数据成为支持应用服务的平台上为丰富人们生活方面发挥前所未见的重要作用。”

3、由于包含了个人在社交网络的丰富信息记录,“社会身份”可能具有更高的价值,超过了客户在企业网站注册这一传统方式所提供的孤立信息。

4、此外,在技术上层面,信息技术正在从以服务器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演进。企业正在迅速淘汰依托于单个或多个服务器的庞大系统,转向分布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精细化可再利用服务。企业的目标是:解除基础设施、系统、应用程序和业务流程之间的相互绑定。

5、目前,人们通常出于对流程优化和降低成本的需求来进行业务流程设计。未来,创造更为卓越的用户体验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将成为业务流程设计的首要推动要素。与当前传统的客户体验方式不同,卓越客户体验需要一个层层递进的方法。因此,应用设计将成为一个跨领域综合性的工程,专注于简便易行和效率提升。

6、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核心要求是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快速的学习能力,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第一时间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有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如影随形。信息的安全不仅仅是

技术问题,也包括了各种管理、人员认识等方面的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因此,没有一劳永逸的安全方法、技术和方案。

2、 现实生活的很多事务,逐步在网络上进行,因此,现实生活中的信用和信任

问题,已经在网络上暂露头角,如何面对,也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普遍使用,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将成为关注的焦点。有效的利用和处理个人数据,降低在不经意间违反隐私条例的风险,同时加强对隐私违规的认识,都可以有效的保护个人隐私。

未来10年信息技术展望 [篇2]

就像其他教育技术的应用一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由教育和学习发展的内部需求所驱动的,并由不同历史时期的学习理论导引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方式。而信息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革新又会刺激教育系统产生新的应用需求并反作用于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可以微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因特网的应用作为两个转折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研究试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 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开发应用期,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则揭开了网络时代信 技术应用的序幕。

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简史

(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计算机驱动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1959年,美国纽约城市小学利用IBM650计算机帮助小学习者学习二进制算法被认为是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序教育运动。

《未来10年信息技术展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开发和研究 1968年,第一台专门用于教育的计算机系统“IBM 1500辅助教育系统”在斯坦福大学研制成功,使用“课程开发器”编制课程,这些课程被称为课件或教育软件,课件和教育软件的概念即起源于此。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PDP-1(1960年研制成功)被应用于教育中,标志着小型机在教育中的首次应用。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素帕斯教授对IBM 1500和PDP-1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工作,被誉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的鼻祖之一。

(三)“柏拉图系统”(PLATO)——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方式结合的最初尝试 1960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唐贝泽和查莫斯谢文合作研制出第一代柏拉图系统(PLATO I)。

(四)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以及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动

1977年,第一台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计算机开始从大型机转向桌面

办公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明尼苏达教育计算机科学联盟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大量生产和提供课件,其他教育软件公司也相继出现,出现了教育软件出版的高-潮。

(五)LOGO及问题解决运动

1968年,西蒙派珀特发明了LOGO编程语言,LOGO和问题解决运动开始。他陆续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建构主义观——“在制作中学习”

(六)20世纪80-90年代的整合学习系统

20世纪80-90年代,在应用计算机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认识到在提供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联网系统比单机效益更高。教育技术厂商开始研制联网的辅助学习系统,统称为“整合学习系统”。但这些系统当时大多只与提供商的服务器联网,而不是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当时互联网也尚未普及,因此整合学习系统整体上仍属于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

(七)因特网时期的信息技术应用

1994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的传输能力和传输速度迅速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因特网的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益普及。教育界也很快认识到因特网的教育潜力:支持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极强的交互功能;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异地的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相对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互通活动;提供日益丰富、真实的在线模拟和在线实验功能;支持对学习内容随时、随地的访问等等。因特网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校园、实验室,甚至教室,并逐步渗透到学习者学习的每个环节。

二.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发展趋势在课件开发方面、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网络教育应用方面、“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对课件的开发,新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在对以下四种类型的研究: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电子作业支持系统、群件和积件。

(一)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之中。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这一趋势要求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者必须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课件的开发,避免出现“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可主要考虑以

下几个策略的运用:教学模式选择策略、教学内容展开策略、学习信息呈献策略、学习过程控制策略、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

(二)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它的特点是将学习置于工作过程之中,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提供所需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既有利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类课件主要由知识库、交互学习/训练支持、专家系统、在线帮助以及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要求课件开发者更加重视对知识结构组成的理解和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学习的特点。

(三)群件是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基于网络,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个别化或课堂的方式,完全可以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已经建设了校园网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具备了开展群体合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条件,但群件方面的开发和实际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在技术方法上,群件的结构和形式的重点是要放在对小组学习过程的控制、管理、学生之间的通讯以及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等主要方面。

(四)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利用某个著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一定的组合,很快就可形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近几年,我国大多数教师越来越不喜欢直接采用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而是希望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这就为积件的需求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此外,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也为积件的需求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可以归纳以下三个方面:虚拟现实、电子出版物和超媒体技术。这里简要介绍一下:

(一)虚拟现实是指通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它目前发展的热点包括虚拟学校、虚拟学习环境、虚拟现实系统、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教学软件开发及出版, 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等。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环境之中。

(二)电子出版物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设备,所以大大促进了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

电子出版物的功能,目前许多电子出版物尤其是电子教科书,采用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字化,基于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将会在教育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 可以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尽管超媒体技术已比较成熟,但随着今后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趋势,必定会对超媒体技术的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三.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主要有:远距离教学、网上学校、校园网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一)网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局域网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必须体现双向性、实时性和交互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网络远距离教学应用的研究重点应该是放在:网上课件开发平台的研究、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课程的设置、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学和学习质量的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主要方面。

(二)网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网络,而不是仅有几门网上课程和部分教学资源。作为一所真正的网上学校,学生除可以在网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在网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付费、学习和实践、查阅资料、考试、获学分和学位等。目前在我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学校可以说还没有,但它却有很快的发展趋势。

(三)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对这一学习形式的研究趋势和热点是如何进行群件的开发。它包括群件结构、通讯交流方式和学习的管理等主要方面。

【未来10年信息技术展望】相关文章:

展望信息技术的未来11-25

信息技术未来展望11-25

对未来展望的句子07-18

对企业未来的展望11-25

企业对未来的展望11-25

对未来的展望范文11-25

对部门未来的展望11-23

对未来的效果展望11-25

对未来环境的展望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