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22-11-25 04:18:39 汇报材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双滦区委、区政府把“四有一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牢固树立“城市发展社区是基础,和谐社会社区是关键”的工作理念,以 “3456”思路助推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打造全省、全国一流社区,成效显著。国家民政部、河北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有关领导到双滦区考察调研社区建设情况后,对我区社区建设都给予高度评价。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三个明确、强化领导,建立社区建设联调共管机制,提供社区创先争优组织保障。

明确目标。双滦区先后两次召开棠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切合实际的提出了“三步并为一步走,三年任务一年完”的总目标,并赴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地考察学习国内最先进的社区经验。明确组织领导。形成了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组织部牵头抓总、政府各部门协动联调机制。成立了以棠委组织部长为组长、区政府主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民政、规划、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各街道工委、办事处是社区建设的第一责任方,党政一把手是直接责任人。区民政局对街道和社区负有监管、协调和服务的职责。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是联建联创责任方。区委组织部、区督考办负责督导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并将区直有关部门支持社区建设情况,统一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进行考核。

四个落实,强化基础,稳步推进社区“四有一创”工作,奠 1

定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基础。

落实办公用房。针对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小,无功能分区的弱点,2015年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整合资源,资金总投入1585万元,通过新建、改造、置换、划拨、房地产商提供等措施,使双滦社区办公用房面积最小的达到了500平方米,最大的达到了1400平方米。落实人员。按照“居民自治选一批、后备干部派一批、专业人才聘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干部5—7人,现13个城市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12人,其中专职工作者105人,社区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8岁下降到38岁,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落实经费。双滦区在财政支付范围内,不断加大对社区办公经费的投入力度,由每个社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0元。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月工资由680元提高到1000元,社区书记、主任工资1200元,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落实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社区工作职责,完善了5大类103项制度,制定统一的《社区服务手册》,使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有章可循。

五个健全、完善机制,构建社区建设新模式,扩展社区创先争优外延。

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扎实推进“紫塞先锋”工程,社区党组织按需设岗,根据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设置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志愿服务队等105个,建立党员岗位公示牌,把党员形象亮出来。明确岗位职责,竖起了党员一面旗帜,发挥了服务示范带动作用。健全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作用。推行以社区居委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 2

制度”,由居民自己讨论关系到地区性、公益性、社会性和群众性的事项。健全社区居民参评体系。建立“三项机制”:建立社情民意诉求机制,实现居务公开上墙,疏通民主渠道,进一步落实信息透明,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建立群众需求表达机制,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建立督促指导制度,通过组织群众参与需求专题调查等方式,方便群众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让群众享有参与权、决定权;建立社区居民评议机制,根据群众提出的要求,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使群众能够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进一步探索社区居民对街道、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工作进行评议。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在社区办公用房功能分区上,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的原则,以“一窗多能、一岗多责、定岗定责”的方法统筹安排,推行社区一站式办公,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调室、康复室、爱心救助站、日间照料室等20多个服务平台,服务居民覆盖面达90%。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社区党支部提出“离岗不移志、奉献在社区”的口号,开展“五个争做”(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争做廉政模、争做学习标兵、争做居民爱心使者、争做企业贴心干部)活动,建立志愿者之家13个,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189支,近千人活跃在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志愿服务舞台上。

六项服务、特色突出,形成一区一品典型模式,展示创先争优成果。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区委、区政府把社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发力平台,把完善社区服务职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作为衡量社区活动开展的依据,鼓励、引导社区依据自己的特点,分别创建了“党建型”、“就业型”、 “体育型”等13个典型社区,形成一区一品。积极探索社

区服务功能多样化、最大化,开展六项服务。管理服务网络化。建立党建OA管理平台,将党员教育管理、社区服务、内部办公等内容纳入OA系统,居民可利用电脑享受互联网服务,社区党员在网上就可以参加党组织生活,进行远程教育,街道可随时上网检查社区党建管理情况,同时借助无线网络平台,将社区服务站涵盖的14项服务功能放入管理系统,社区居民只要在家中轻点鼠标,就业救助、家政服务、计生服务、送水送餐等就会服务上门。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志愿者之家”,制定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使用和奖励制度,在社区围绕就业援助、敬老扶幼、民间调节、慈善公益、社区教育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缴费服务一站式。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增设缴费窗口,安装缴费终端机,建立缴费平台,协调供水、供热、燃气、银行、通信等部门加入支付平台,居民不出社区即可就近缴费。照料服务“一键通”。投入230万元,推行助老服务“一键通”(其中75岁以上老人的入网费、服务费由政府买单),已为2000户独居、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器,为老人解决医疗、饮食、购物、调解等20余项服务需求,“一键通”开通以来,平台已接到老人服务需求3000余人次,处理紧急事件110余次。在正式开通当日,就成功救助一位91岁急症老人脱险。养老亲情送(配)餐。建立养老(助残)配餐中心;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由各级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生活服务“十分钟”。在社区建立社区呼叫中心、卫生服务站,与大企业经警实行警民-联动,社区居民在10分钟之内就可办理低保、户籍等多项日常业务,

得到医疗等紧急求助。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2]

全区直管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原官塘社区、花园社区、龙潭和新苑社区石城大道以西部分组建成新官塘社区,社区辖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35000人、11800户。近两年来,无论是原来的四个社区还是现在的新社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居民、促进和谐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原则,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网络,建成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机制,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力地推进了社区建设。现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关注情况作以下汇报:

一、统一部署,建立组织机构

社区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始终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摆到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召开“官塘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和具体的工作小组与社区各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落实。明确了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要求。对照创建目标、标准和责任,细化分解。社区把辖区分成若干片,由创建部门工作人员分片包干,明确各自

责任。同时,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社区进一步将责任细分,把责任落实到人,由网格员负责各自楼栋的创建工作。社区通过这些措施,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服务与创建活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社区根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制定了《社区创建目标责任书》,完善健全了《社区创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党(工)委工作细则》、《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等制度,重点加强了三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由社区创建部门负责人汇报创建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二是督查通报制度。根据区“双创”周考核,月考核的结果,对存在问题的单位进行通报。平时重点加大了对物业管理企业的督查力度,及时对问题进行通报,要求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对问题进行整改,并做好问题的复查工作。三是创建协调处理制度。我社区主动加大与辖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多次召开了社区建设工作联席会,经过磋商,制定了支持社区创建联系制度,有力推进共驻共建,使创建工作形成了合力。

社区通过完善工作制度,落实责任,做到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确保了创建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加大创建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社区为了加强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的宣传力度,深化居民群众对创建工作的主体意识,社区结合实际,经常性在辖区开展创建宣传活动,一是组织召开楼栋长、支部书记会议,做好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部署。组织楼栋长、社区网格员为8000多户居民发放文明指数测评宣传资料和环保袋。二是设立宣传栏,深入小区开展全国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宣传工作。社区在官塘、花园、新苑小区共设立了6处文明指数宣传栏。三是在街头巷里等人流集中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每周组织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上街头向群众宣传文明指数测评工作。通过开展这些宣传活动,提高了居民对全国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的知晓率,树立了居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责任心,唤起了广大居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热情。为新一轮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积极开展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丰富文明社区创建内涵。

一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社区近年来围绕“双创”工作重点,积极创新,利用节假日,在翠竹园广场、花园广场、新苑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组织开展多次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社区联合今日播报栏目在新苑小区举办官塘社区首届艺术文化节开幕式,在花园小区组织开

展以“邻里守望保平安;邻里共赏展才艺;邻里互助促和谐”为主题的社区邻里节活动。同时,社区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性节日的契机,邀请社区居民到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社区每年都要举办此类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文化品位,展示官塘社区居民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开展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行动。社区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深入开展“全民大清扫”活动,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今年以来,社区共组织了6次“全民大清扫”活动,总共清理楼栋260余栋,垃圾6车,小广告400余处,有效的改善了小区环境。三是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有效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积极发动群众注册志愿者,成立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成立了以社区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志愿者服务领导小组。社区与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合作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站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建成了大学生实习基地,每月组织大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在社区内广泛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社区进一步完善“道德银行”建设,为450名在职党员发放了“道德银行卡”。社区定期对组织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了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质量。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充分发挥作用,进行日常的信息调查、创建宣传、邻里互助、环境维护、卫生劝导,确

保了辖区社会环境的稳定,有力的促进了社区的创建工作。四是大力加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目前社区拥有1支群众文体队伍、80余名群众文体队员。积极参与市、区和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为广大居民奉献着一场场精彩的文化及节目。社区设立公共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成立了社区居民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阅览室图书藏书量800册,室内文化活动场所达490平米,室外文体活动场所4700平米。

五、强化措施,推进社区思想道德建设

一是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教育、科学常识教育、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提高广大居民的素质。2011年以来,在社区及社区市民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达10次,受教育群众近千人;二是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我们利用文明市民学校、校外辅导站、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等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广大居民中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和修养,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形成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三是继续做好道德模范评选、宣传工作。社区在区文明办的统一部署下,在辖区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继续做好“铜陵好人”评选工作。为深入开展创建工作,提高群众积极性。社区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绿色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道德模范的评选,社区进

一步加强了居民的凝聚力。四是健全机制,打造特色,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区结合实际,整合辖区优秀资源,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阵地,努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了扶贫助困献爱心、网吧义务监督员、青少年军营夏令营、小小楼栋长等活动,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能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六、巩固创卫成果,加强市容市貌管理。

官塘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工作一直是个难题。为解决好这个难题,社区划分卫生责任区,指派专人每天督查辖区内环境卫生情况。特别是新社区成立后,不断采取重拳出击的方式,加大整治力度。成立了以社区党工委书记任队长,创建部门负责人任副队长,创建部门工作人员和社区清洁工为成员的“创卫突击队”,制定了创建工作预案,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集中力量针对卫生死角、乱推乱放问题进行了突击处理。同时,社区规范了清洁工的管理制度,完善了清洁工日常保洁制度,建立了清洁工奖惩机制,每周对清洁工保洁工作进行督查,兑现奖惩,并对问题清洁工进行通报。主动与辖区物业联系,将发现的问题与居民的意见告知他们,督促其整改。清理了7处大型垃圾死角,共动用车次70余次,人工200余人次。同时,修葺围墙百余米,将原来的卫生死角变为有保护但又不影响居民出行的场所。

定期开展“除四害”活动,并做好了药物投放的记录。紧密与城-管的联系,加强了对违章搭建的举报,尽力杜绝违章。分批安排清洁工、社区工作人员,雇佣民工与车辆,对小区内的杂物、杂草、小广告、晾衣绳、菜地等进行长达一星期的地毯式清理,小区面貌的巨大改善,有力的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创建。

七、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广大市民,主平台是社区,因此在下步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核心主体作用,通过走访辖区,摸清状况,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开展创建工作。

(二)进一步广泛动员。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要途径是宣传动员,使广大市民知晓参与其中来。因此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力度,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感染力。要利用宣传单、宣传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结合政策形势教育需要,深入社区,走访住户,向他们广泛宣传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做到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宣传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狠抓落实。创建工作的成效在于落实,落实的结果直接反应成效。因此下一步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目标考核,使创建工作有压力,有动力,有活力,向压力要主动性,

向动力要自觉性,向活力要战斗力,确保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3]

××市地处××省东北部的乌苏里江畔,是我省一座年轻的边境旅游口岸城市。全市面积9330平方公里,人口近31万,城市人口6.5万,城区设有1个社区管委会、5个社区。

××市社区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关心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和省、××市《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把社区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基层社区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基层民主自治建设不断推进,社区功能日益完善,社区活动蓬勃开展,社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社区建设的作用逐步显现。下面,将我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搭建社区建设工作平台

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改革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切实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构建领导组织体系入手,完善社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社区建设工作。

一是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坚持把社区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市、社区管委会、社区三级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市里成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副书记、主管副市长、人大副主任、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全市30个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负责对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同时,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目标和职责,落实了具体措施。社区管委会、社区均建立了社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其辖区社区建设工作的规划、实施和协调工作。

二是制定出台了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制定出台了《××市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市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市级党员领导干部社区联系点制度》及虎林市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再就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把社区建设远期、近期的奋斗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社区,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进行考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及其他规章制度,促进了社区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合力。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把社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市民政部门积极发挥牵头部门的作用,当好参谋助手,主动履行职责。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和支持,按照各自的职能积极开展工作。全市形成了以党委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夯实基础,构建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顺利推进社区建设,首先必须认真抓好社区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我市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认真抓好社区建设的基础管理工作。

1、勇于实践,认真抓好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我市根据上级要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积极开展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完成了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撤销原××镇所属四个街道办事处,设置××镇社区管理委员会,同时建立社区管委会党委。社区管委会与虎林镇合署办公,××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分别兼任社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和主任,配备专职的1名副书记和1名副主任。社区管委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设有民政、劳动保障、综合治理、法律服务、社区服务、计划生育等服务平台,辅以电话、电脑联网,受理辖区内单位、居民有关社区事务的来访和求助。

二是撤销原33个居委会,以街道及明显地物地貌为主,科学划分为5个社区,每个社区划分为5个居民小组。每个社区都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总支、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等社区组织机构。同时,每个社区都配齐配强了1名党总支书记和1名综治员,并列入国家公务员编制。参照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办法,通过公开报名、公开考试,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了5名社区专职秘书,按照事业编制进行管理。每个社区居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4人,主任、副主任每人都包一个居民小组,并兼任居民小组长,工资标准为主任500元、副主任400元,其中生活补贴为200元,岗位目标工资为主任300元、副主任200元。

三是精心筹备,认真组织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根据《居委会组织法》,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市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实施方案》,《选举方案》对选举工作的组织、宣传、报名办法、筛选方式、确定候选人方法、选举程序等环节,都作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要求。同时,制定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选举办法。市里成立了社区居委会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管委会按要求成立了选举领导小组,五个社区分别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层层建立了选举工作的组织机构。在电视台、虎林报、电台等新闻媒介上进行了社区改革宣传,并公告了公开报名参加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竞选通知。依照“公开报名、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竞争上岗”的原则,通过向社会公告、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核等方式进行筛选,按照比社区居委会主任职数多出1人、比副主任多2人的比例,依法确定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的候选人。在市委党校于6月27日对公开报名的99名考生进行笔试、面试,之后又对通过笔试、面试的41名考生进行政审和全面考核,确定出正式候选人。按照《选举方案》,依法推选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代表,并于7月19日和20日,分别在五个社区召开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通过介绍候选人、候选人竟职演说、投票等程序,选举产生出了我市第一届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为建立具有时代特征和特色的新型社区体制奠定了组织基础。25名社区居委会主任和副主任,平均年龄39.1岁,全部是高中以上学历,中共-党员4名,社区居委会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改革前有了较大的提高。

2、理顺关系,确保社区自治管理到位。社区居委会是居民群众的自治组织。社区改革前,由于种种原因,居委会实际上却担负着城市基层管理的行政性组织作用。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我市把推进社区的民主自治管理放到社区建设的突出位置,从三个方面保证社区居委会自治性得到体现和落实:一是维护社区居委会的基本权益。严格规定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其资产性质与收益分配方式不变;社区居委会自主管理社区事务不变;对社区居委会干部的考核,实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和社区管委会共同考核决定,确实岗位目标工资。二是界定社区管委会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社区管委会根据市政府提出的加强城市基础管理的要求指导社区居委会工作,引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自治功能,同时社区居委会协助、支持社区管委会开展工作。市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同样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三是帮助社居委会克服行政化倾向。要求各社区居委会敢于拒绝执行一些上级部门摊派的行政性事务。市政府职能部门和单位,需要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社区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量较大的临时性任务,要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受谁委托,向谁收费,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区居委会自治管理权限免受行政性事务的干扰。

3、解决基础设施,确保社区工作正常良好运行。

一是,解决社区管委会办公用房。市政府为社区管委会协调解决了246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投入近10.6万元装修成为功能完备、设施齐全、具有一流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二是,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除将原四个街道办事处的办公用房分别划拨给城东、中心、曙光、西苑四个社区外,又协调市热力公司为铁南社区解决了120平方米办公用房,并投入近1.6万元将其装修成为高标准、现代化的社区办公室。社区办公用房全部解决。

三是,解决社区内部设施。除社区管委会为各社区购置办公桌椅、文件柜等设施外,市委组织部投资3.2万元为社区购置了电教设备及图板,市民政局投资8万元为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购置了10台微机及社区信息管理系统。

三、全面推进,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同时,我市积极拓展社区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全力提升社区建设水平。2015年6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制定了工作方案,下达了目标任务,通过全市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建设的全面发展。

1、社区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满足市民的需求,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配备了微机和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开设了市民求助、信息网络服务、就业指导、家政服务、房产咨询等服务项目。为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颐养寿康、乐享天年,我市完善了老年人服务设施,建立了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开放式老年大学等。为使我市妇女儿童有一个好的活动、学习、健身的场所,我市建立了市妇儿活动中心。为了使残智儿童也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我市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了集康复、培训、教育于一体的弱智培训班,使每位残疾儿童根据各自的特色学到一两门实用技能,为独立走上社会打好基础。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服务平台,配备了微机和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以市民求助、家政服务、中介服务、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社区服务产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把引导社区服务面向市场运作作为根本举措抓紧抓好,对社区分散的服务项目有机地组织起来,进行整体协调,规范管理,合法经营,统一收费标准,既方便群众,又使服务者得益。我市社区服务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对象社会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2、社区卫生蓬勃发展。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使用面积均在60平方米以上,设有诊断室、治疗室、预防保健室、咨询门诊、药房、健康宣传栏等设施。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配备了电话及必备的医疗、急救设备,配备专职全科医生2名、医务人员5名。全市初步形成了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知识咨询“六位一体”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3、社区文化日益繁荣。我市从提高居民素质入手,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三德”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普法教育。社区普遍建有小型文体活动场所,五个社区已有三个社区设有室外健身设施,涌现出合唱队、秧歌队、集体舞、太极拳等一批特色文艺团队。全市初步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3、社区党建不断拓展。我市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驻”的原则,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开展社区共建工作,建立了市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社区管委会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5个社区分别与辖区内单位结成共建对子,初步形成了以市、社区管委会、社区党组织为主体的纵横结合、条块联动、各方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与此同时,各社区党组织,从消除“空白点”入手,把社区内长期居住无职业居民党员、离退休党员、干部党员、失业职工党员、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党员、半年以上有固定住所和职业的外来党员、尚未分配工作的退转军人和大专院校毕业学生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等纳入管理,促进了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4、社区环境整洁优美。以虎林市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区为契机,以社区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美化社区环境为目标,建管结合,标本兼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同时,重视住宅小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后的绿化工程建设。乔、灌、花、草齐上,立体增绿布绿,以道路为线,以庭院绿化为点,以城区防护林带为屏,努力把虎林建成远看是林,近看城在林中的绿色城市。城区面貌明显改善。

5、社区治安逐年好转。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街头路面、交通要道和重点场所的设防。各社区普遍建立看楼护院队伍,拓宽群防群治渠道,提高社会治防能力。建立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章制度,落实流动人口管理各项措施,将管理重点从登记发证转向掌握现实表现、预防控制犯罪上来。重视社区民事调解工作,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社区,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发案率逐年下降。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社区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与兄弟城市相比,与国家民政部和省、市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社区服务水平不够高的问题,社区自我管理功能发挥不够好的问题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加以解决,我们以被列为全省社区党建示范县(市)为锲机,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步伐,全面推进我市社区建设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五、下步工作安排

1、继续加大对社区办公用房的投入。分别在5个社区的辖区内选一100多平方米空地,建200平方米左右统一的欧式二层小楼作办公服务设施。

2、进一步做好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精神文明等工作,以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使群众在社区中安居乐业。

3、进一步调动社区内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社区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形成群策群力、共建社区的新局面。

4、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理顺社区管委会与虎林镇、社区及有关单位的关系,逐步扩大社区民主,推动社区自治,实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由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行政管理为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社区自治为主的转变,引导和组织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4]

******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辖2市4县5区,乡镇(街道)106个,城市社区133个,建制村1826个,常住人口356万。近年来,我市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城市社区培养出了******区、******区龙洞街道、******社区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初步形成了多元服务、复合共治的和谐社区建设“解放模式”,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2015年11月,全国和谐社区建设“******模式”研讨会在******召开。2015年6月,******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农村社区已建成560个,实现“全覆盖”乡镇3个,实现“全覆盖”县(市)区2个,年底接受验收。

一、明晰思路,准确定位,社区建设充分体现居民的实际需求

在社区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居民满意为标准,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一)从社区规划、硬件建设开始就考虑居民需求。******市按照便民利民的总体要求,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使用。规定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按规定依法采取划拨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用房建筑面积按辖区居民每户不低于0.4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开发商新建小区,要按照标准提供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市政府与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明确要求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达标率要达到70%以上。目前,我市四城区社区服务站93个。其中,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有16个,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站有51个,分别占总数的17%和55%。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均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下设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计划生育、警务治安等服务窗口,实现了以就业、救助、治安、卫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在城市社区的全覆盖。

(二)在软件设计上体现居民需求。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市还注重社区的软件设计。首先是整合服务项目,民政、卫生、计生、人社、公安、工商等20多个部门和单位均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按照“工作进社区、服务到群众”的要求,广泛开展科教进社区、文体进社区、法律进社区、卫生进社区等活动。其次将社区的各种管理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先后制定了党组织生活制度、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居委会工作制度、志愿者工作制度等,对社区的每一项公共服务都设计了服务流程,明确了服务标准,公开了监督电话,并将服务内容印成精美的宣传册,供居民随时取阅,既方便了群众和单位办事,又对社区的管理形成了有效监督。

(三)在提供服务方面适宜居民需求。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各社区都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尽力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社区都建立了社区议事园,成立了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提供哪些服务,都要事先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如中站区龙洞街道地处山区,治安状况比较复杂,辖区居民强烈要求加强治安管理,他们就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整个辖区的治安监控网络,大到主干道、车站、娱乐健身场所,小到背街小巷、居民楼院都安装了监控设备,实行24小时值班制,治安状况明显改善。解放区道清里社区地处老城区,辖区内残疾人较多,辖区居民急需提供助残服务,他们就为辖区的204名残疾人全部建立了康复服务档案,定期聘请专家开展康复知识讲座,进行康复训练,并整合辖区省第二慈善医院、铁路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共同参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赢得了辖区居民的高度赞扬。

二、党政主导,组织有序,社区管理充分发挥了多元主体作用

我们通过建立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形成了资源共享、组织共建、管理有序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党政主导,发挥核心作用。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主导,把社区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社区建设、层层抓好社区建设的“大气候”。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高规格、大范围、细分工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社区建设的组织、规划及重大事项。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和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民政、财政、人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25个相关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4个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职责明确、分工到位、互相协作,共同促进社区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各区、街道也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牵头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在全市形成了社区建设三级工作机构,为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还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的原则,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全市的社区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促进和保障作用。

(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凝聚推进合力。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在每个社区都成立了党建联谊会,每个居民楼院都成立了党建联谊小组。党建联谊会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由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各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党员代表组成,定期进行研讨和交流,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社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初步形成了“社会的事情社会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良好氛围。让驻区单位一块来筹划社区的发展,一块来解决社区的问题,不仅强化了驻区单位的共驻共建意识,也为他们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活动平台,许多驻区单位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技术出技术、有设施出设施,丰富了社区建设的内涵,辖区公共服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如河南理工大学主动对全区开放图书借阅,政府投资70万元兴建7家社区图书馆,引进民营企业红月亮图书管理机构负责经营,实现了百姓读书、政府买单等等。

(三)深化社区居民自治,群众广泛参与。为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我们从培养广大居民的社区理念入手,广泛进行宣传,全面提高广大居民的社区意识。几年#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url#来,我们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播放社区建设节目100余次;在《******日报》先后两次组织专版,介绍了全市民政工作特别是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在《******日报生活晨刊》开辟专栏,每周一期,宣传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典型事例,刊登社区建设文章和简讯300余篇。四城区把每年6月份定为社区建设宣传月,通过组织文艺表演、举办社区书画展、开展职业介绍、法律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集中宣传,平均每个宣传月中直接参与活动的居民群众达7万多人次。全市社区现有棋牌协会、书法协会、戏曲协会、门球协会等群众性文化团体100多个,有社区秧歌队、腰鼓队、合唱团等文艺表演队40多个。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普遍增强,社区活动居民参与率明显提高。

三、完善功能,突出亮点,社区服务全面协调发展

(一)基本服务统一规划,功能完善。我们按照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发展要求,逐步健全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积极完善行政事务、文化卫生、环境治安等各类服务体系。我们首先在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上下功夫,依托区、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分别建立了社会事务受理和便民利民服务平台,三级服务组织实行联网办公、互为依托、互相补充,形成了上下连接、高效运行的三级便民利民服务通道。其次,加强社区服务网点建设。我们在布局上进行整体规划,在内容设置上进行分类指导,服务网点触角可延伸到社区各个角落,贴近居民,方便居民。再次,坚持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我们对发展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社区服务企业,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积极支持,使之成为社区服务的龙头,带动社区服务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如万帮便民服务中心就是在政府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家民营社区服务企业,在成立之初,政府专门为其提供了启动资金和办公用房,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目前该中心已由创业时的3人发展到1186人,成为有10个服务部,可以提供40项服务的社区服务支柱企业,服务范围包括家政家教、劳动就业、水电安装、家电维修等,服务对象遍及全市以及周边农村,“有事找万帮、万帮帮您忙”,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服务品牌。

(二)特色服务针对性强、亮点突出。在完善社区服务过程中,我们积极鼓励街道和社区开展特色、创新服务,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创新评选、社区自主创新案例推广等形式,全市涌现出了一批自主创新的服务品牌。如解放区花园街社区,针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多的特点,开辟了“银龄茶社”、“银龄公寓”等别具特色的服务,辖区老年人白天在社区托老所活动,由托老所提供午餐、晚餐,晚上各自回家。

(三)志愿服务形式多样,百花齐放。一是成立志愿者队伍。协调各级各部门、群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广泛成立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志愿者服务队达400多支,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对本辖区志愿者进行分类登记,根据个人服务意向和能力合理安排服务项目,经常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扩大服务领域。面向辖区群众、面向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服务项目,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开展了“公德宣传教育”、“欢乐中原激情广场”、“法律进家庭”、“健康进农村”等活动。三是创新服务方式。坚持集中活动、团队活动、个人活动相结合,推动志愿服务的灵活开展和持久发展。在学雷锋日、妇女节、劳动节、国际志愿者日等重大节日期间,各区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助老志愿者、法律志愿者等服务团队,既独立开展专项活动,又相互结合共同开展服务。广大志愿者一方面积极参与集中活动、团队活动,另一方面又深入社区楼院、群众家中“结对”开展活动,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和长效性。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篇5]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双滦区委、区政府把“四有一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牢固树立“城市发展社区是基础,和谐社会社区是关键”的工作理念,以 “3456”思路助推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打造全省、全国一流社区,成效显著。国家民政部、河北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有关领导到双滦区考察调研社区建设情况后,对我区社区建设都给予高度评价。

三个明确、强化领导,建立社区建设联调共管机制,提供社区创先争优组织保障。

明确目标。双滦区先后两次召开棠委会专题研究社区建设工作,切合实际的提出了“三步并为一步走,三年任务一年完”的总目标,并赴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吉林等地考察学习国内最先进的社区经验。明确组织领导。形成了区委书记亲自挂帅、组织部牵头抓总、政府各部门协动联调机制。成立了以棠委组织部长为组长、区政府主管副区长为副组长,民政、规划、建设、财政等相关部门及街道、社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和谐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各街道工委、办事处是社区建设的第一责任方,党政一把手是直接责任人。区民政局对街道和社区负有监管、协调和服务的职责。驻社区的企事业单位是联建联创责任方。区委组织部、区督考办负责督导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并将区直有关部门支持社区建设情况,统一列入年度考核目标进行考核。

四个落实,强化基础,稳步推进社区“四有一创”工作,奠 1

定社区创先争优活动基础。

落实办公用房。针对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小,无功能分区的弱点,2015年区政府积极筹措资金,整合资源,资金总投入1585万元,通过新建、改造、置换、划拨、房地产商提供等措施,使双滦社区办公用房面积最小的达到了500平方米,最大的达到了1400平方米。落实人员。按照“居民自治选一批、后备干部派一批、专业人才聘一批”的工作思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为每个社区配备专职干部5—7人,现13个城市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12人,其中专职工作者105人,社区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8岁下降到38岁,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落实经费。双滦区在财政支付范围内,不断加大对社区办公经费的投入力度,由每个社区每年2000元提高到30000元。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月工资由680元提高到1000元,社区书记、主任工资1200元,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落实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社区工作职责,完善了5大类103项制度,制定统一的《社区服务手册》,使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有章可循。

五个健全、完善机制,构建社区建设新模式,扩展社区创先争优外延。

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扎实推进“紫塞先锋”工程,社区党组织按需设岗,根据居民需求和党员特长,设置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小组、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志愿服务队等105个,建立党员岗位公示牌,把党员形象亮出来。明确岗位职责,竖起了党员一面旗帜,发挥了服务示范带动作用。健全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作用。推行以社区居委会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为主要内容的“三会 2

制度”,由居民自己讨论关系到地区性、公益性、社会性和群众性的事项。健全社区居民参评体系。建立“三项机制”:建立社情民意诉求机制,实现居务公开上墙,疏通民主渠道,进一步落实信息透明,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建立群众需求表达机制,根据居民群众的需求建立督促指导制度,通过组织群众参与需求专题调查等方式,方便群众表达自己的合理需求,让群众享有参与权、决定权;建立社区居民评议机制,根据群众提出的要求,对社区居委会工作进行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使群众能够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进一步探索社区居民对街道、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工作进行评议。健全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在社区办公用房功能分区上,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的原则,以“一窗多能、一岗多责、定岗定责”的方法统筹安排,推行社区一站式办公,搭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调室、康复室、爱心救助站、日间照料室等20多个服务平台,服务居民覆盖面达90%。健全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社区党支部提出“离岗不移志、奉献在社区”的口号,开展“五个争做”(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争做廉政模、争做学习标兵、争做居民爱心使者、争做企业贴心干部)活动,建立志愿者之家13个,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189支,近千人活跃在居住在社区、奉献在社区的志愿服务舞台上。

六项服务、特色突出,形成一区一品典型模式,展示创先争优成果。

区委、区政府把社区作为创先争优活动发力平台,把完善社区服务职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作为衡量社区活动开展的依据,鼓励、引导社区依据自己的特点,分别创建了“党建型”、“就业型”、 “体育型”等13个典型社区,形成一区一品。积极探索社

区服务功能多样化、最大化,开展六项服务。管理服务网络化。建立党建OA管理平台,将党员教育管理、社区服务、内部办公等内容纳入OA系统,居民可利用电脑享受互联网服务,社区党员在网上就可以参加党组织生活,进行远程教育,街道可随时上网检查社区党建管理情况,同时借助无线网络平台,将社区服务站涵盖的14项服务功能放入管理系统,社区居民只要在家中轻点鼠标,就业救助、家政服务、计生服务、送水送餐等就会服务上门。志愿服务常态化。建立“志愿者之家”,制定志愿者登记、注册、培训、使用和奖励制度,在社区围绕就业援助、敬老扶幼、民间调节、慈善公益、社区教育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缴费服务一站式。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增设缴费窗口,安装缴费终端机,建立缴费平台,协调供水、供热、燃气、银行、通信等部门加入支付平台,居民不出社区即可就近缴费。照料服务“一键通”。投入230万元,推行助老服务“一键通”(其中75岁以上老人的入网费、服务费由政府买单),已为2000户独居、空巢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器,为老人解决医疗、饮食、购物、调解等20余项服务需求,“一键通”开通以来,平台已接到老人服务需求3000余人次,处理紧急事件110余次。在正式开通当日,就成功救助一位91岁急症老人脱险。养老亲情送(配)餐。建立养老(助残)配餐中心;采取政府适度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由各级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工作主管部门,选择有资质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餐饮企业,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安全的配餐、就餐服务,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家庭送餐服务。生活服务“十分钟”。在社区建立社区呼叫中心、卫生服务站,与大企业经警实行警民-联动,社区居民在10分钟之内就可办理低保、户籍等多项日常业务,

得到医疗等紧急求助。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社区城市低保工作汇报11-25

城市社区工作汇报11-25

数字社区建设工作汇报11-25

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11-24

社区组织建设工作汇报11-25

社区三化建设工作汇报11-25

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汇报11-25

幸福社区建设工作汇报(精选10篇)07-20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汇报11-25